采用嫁接栽培是预防葫芦科瓜类枯萎病发生一项有效的生产技术措施。广西农科院园艺所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具有广西气候特点的西瓜嫁接栽培技术,同时首先在南宁市郊的吴圩、苏圩、五塘、金陵等广西西瓜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培养出一大批西瓜嫁接技术能人,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引导他们走向西瓜嫁接苗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至90年代中期西瓜嫁接技术已推广至千家万户,西瓜嫁接苗商品生产成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主要途径之一,嫁接专业户不断壮大,西瓜嫁接苗生产逐步向集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并给广西周边省份地区西瓜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嫁接栽培技术支撑,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辐射到广东、云南、海南、湖南等周边省份。近年又在湖北省宜城市的板桥镇、流水镇、钟祥镇、邓林等西瓜产区示范推广成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省区的西瓜产区推广应用。至2010年,应用该项技术培育西瓜嫁接苗在广西区内外累计推广面积1300多万亩。广西西瓜年种植两茬以上,一般在夏秋的6-9月和冬春12月至次年的4月份进行西瓜嫁接育苗,年嫁接栽培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年均西瓜嫁接育苗约3亿株。该项技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进行改善、创新,不仅解决了冬春低温、夏秋高温西瓜嫁接问题;同时,针对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斑病(BFB)危害问题,2003年以来,经过许多批次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带菌种子处理技术方法,解决了带菌种子嫁接BFB危害的生产难题,保证了我区西瓜嫁接苗生产走向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目前,该项西瓜嫁接技术也成功应用在甜瓜、冬瓜、苦瓜等瓜类作物嫁接栽培生产上,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育苗加温设施构建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21.1℃,具有丰富的光、温、水资源。这气候优势为广西西瓜嫁接苗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西瓜嫁接苗生产基本不用加温措施,但冬春季西瓜嫁接生产的专业育苗场须配备一个具有加温设施的育苗大棚,进行种子催芽,适时培育西瓜接穗苗。
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干燥,能排水,通水电,易管理的平地搭建简易育苗大棚,采用南北走向,以利于通风采光。棚内分催芽区与西瓜接穗苗见光炼苗区。催芽区由自制的催芽箱组成,主要由控温仪、电热线、木箱构成,大小可根据育苗规模而定,一般长2m、高1.6m、宽0.8m,内分5-6隔层,每层高30-35cm,木箱内每隔层底部均匀分布电热线,底部三层的布线略多于上部,通过控温仪调节温度,将箱内的温度控制在25℃-37℃之间。采用同样的方法,使用木架外罩塑料薄膜,或泡沫板也可建成一个简易实用的催芽温箱。也可采用简便电热毯催芽法:在苗床上下层铺好电热毯,铺上薄膜,中间放用塑料薄膜包好的催芽物品,上层再盖回电热毯,各点多放几支温度计观察,来调节高低温度。催出土后的西瓜苗即可放入自制土温箱中(每隔层均匀排放白炽灯或日光灯管)进行调温见光炼苗,也可置于具有加温设备的苗床进行见光炼苗。专用加温育苗大棚内苗床一般宽1.2m,长8-15m,拱上小拱棚,小拱棚高约0.8m,在拱棚下悬挂2排40-100瓦的白炽灯泡,白炽灯沟距瓜苗30cm以上,否则灯泡附近的瓜苗会受热灼伤或缺水干枯。在极端低温天气,除了增加白炽灯数量及瓦数外,也可在小拱膜布上电热线或覆盖上一层电热毯。具有这样加温设施的一个育苗大棚,可保证100万株以上西瓜嫁接苗生产西瓜种、砧木种的催芽及西瓜嫁接穗苗的培育。
2.育苗基质、种子,嫁接前的准备
广西西瓜嫁接苗生产采用小苗顶播接法。砧木多为本地葫芦、蒲瓜和北方葫芦等,砧木第一真叶长至半张开至1.5张真真叶形态是最适宜嫁接形态,一般根据天气情况结合砧木苗生长状况来确定西瓜种的播种时间。一是天气晴好气温高的3-9月份,白天气温≥20℃以上,晚上≥15℃。砧木点种2-3天后砧木大部分出土后,开始浸西瓜种。二是12月至翌年3月低温天气,晚上气温≤18℃,砧木点种后5-10天,砧木苗全部出土整齐且两张子叶全部展平,但还没有长出真叶时开始浸西瓜种。如遇上低温阴雨天气,气温在5-15℃之间,或有强冷空气侵袭时,应以砧木基本达到嫁接标准,即砧木苗开始露出第一张真叶时开始浸西瓜种。
砧木苗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点砧木种子时,种子平放,胚根朝下,盖回基质0.5-1cm。点种后用50%敌克松600-800倍,或72.2%普力克6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或苗菌敌600倍+代森锰锌600倍+甲基托布津1000倍作为定根水淋施,再盖回地膜保湿保温。育苗采用塑料大棚管理,当有2/3砧木出土后,及时除去地膜,浇水保湿,当砧木苗出土整齐后,开始炼苗。天气晴好时,点种7-12天(若天气阴冷,需15-20天)砧木苗就长到0.5-1.5张真叶的最适合嫁接形态。
当西瓜浸种后,可以不用催芽均匀播在专用育苗托盘,或育苗床上,有时温箱等加温设备及场地安排不过来时,也可将西瓜种催出芽后,再撒播于育苗基质上。播完种用600-800倍苗菌敌+1500倍农用链霉素或敌克松、普力克、抑快净等淋施,防苗期猝倒病,基质覆盖约1.5-3cm,表面再轻洒药水后覆盖薄膜保湿。放置于具有加温设施的温箱或苗床上,保持温度在28-35℃。2-3天,西瓜种破土长至3cm,要及时除去薄膜,除去上浮基质,淋水后,进行变温见光炼苗。2-3天后,西瓜子叶转绿,胚轴伸直时,即可拔苗进行嫁接。
3.嫁接方法
砧木心叶长至0.5-3.5张真叶都可进行嫁接,采用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活率高的小苗顶插接法。操作步骤如下:摘除砧木生长点→插竹签→削接穗→拔竹签→插接穗。嫁接工具为竹签和刀片,事先将竹签一端削成与西瓜苗下胚轴粗度相同的楔形,尖端渐尖。嫁接时,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捏住砧木子叶的基部,右手将砧木苗第1片叶基部连同生长点摘掉,用竹签沿一侧子叶中脉基部向另一子叶中脉叶柄下方位置,约按45°角度斜插一孔(竹签从砧木的中心斜穿出),深度约为5-10mm,力度以用手指捏茎略感到竹签已扎通为宜,切忌力度过大而将砧木穿插裂开。插竹签后,左手取接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接穗的两子叶,无名指和小指夹住接穗下胚轴下端近根部位,用中指顶住接穗下胚轴中部,接着右手拿刀片在离接穗子叶柄下1-2mm的胚轴处削一刀,稍转后在另一面再削一刀,削成具有两面切口的楔形(尖刀口状)。将切好的接穗(呈尖刀面向下)准确地斜插入用竹签插好的行孔内,接穗子叶与砧木子叶成“十字”交叉,此时的接穗切口要宽阔,使接穗与砧木的接触面大,砧穗维管束相连,这样极易愈合成活,生长快,出圃率高。接好后及时覆盖地膜。
4.嫁接后的管理措施
西瓜嫁接苗愈合的最佳温度为25-28℃,温度过高,呼吸过快,营养物质消耗也快,不利于积累,抑制西瓜苗生长。在夏秋育苗,时值高温炎热,棚内温度高达35℃~38℃,有时极端棚温高达50℃~60℃,此时就要打开大棚四周,盖高密度的遮阳网来遮阴降温,并经常喷水,或者在棚顶遮阳网上拉一滴管进行滴水,以达到降温和补充水分的目的。
温度过低西瓜苗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严重的受冻造成僵苗和死苗。广西冬季嫁接育苗时期正好是全年最阴冷季节,常出现5℃~10℃低温天气;春季常常出现连续3-5天日平均温度≤12℃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对嫁接愈合极为不利,而嫁接苗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西瓜嫁接后没有任何加温设施。此时要注意西瓜嫁接苗的炼苗,加强通风和增加光照时间。二十多年的实践证实:经过炼苗的砧木苗、西瓜接穗苗、西瓜嫁接苗组织充实,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成活率高。开棚通风是降温、降湿炼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冬春嫁接育苗,嫁接头三天,不打开塑料大棚,需用地膜覆盖西瓜嫁接苗畦面,保持湿度在90%以上,第三天起早晚打开地膜透气10-30分钟,第四天逐渐延长通风时间,接后7天,长时间打开地膜也不萎蔫,则不需盖回地膜,加大炼苗力度。方法是炼苗天气晴好,可揭开大棚两头进行通风降湿、降温;遇上阴天或吹干风天气时,可用高30-50cm的薄膜围住大棚两头下方,或在靠大棚两头棚口西瓜畦面铺上约2-3m地膜,不让风直接吹向苗床,空气从棚口方向流动,这样即可达到炼苗目的,又可保护西瓜苗的正常生长。
冬春嫁接育苗,大部分是阴天或多云天气,棚内气温不高,一般不必进行遮光,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棚内温度,促进愈合,但遇上晴天高温天气,中午要在大棚顶覆盖遮阳网,接后三天,逐渐增加见光时间。
根据天气预报,在强冷空气来临前二天,大棚苗床要控制湿度,除了加强大棚通风外,还可每天要翻开地膜,抖开水珠后,用另一面干的再盖回,达到保温又降湿,减少冻害的发生。此大棚苗床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砧木苗苗床管理。
5.冷害的补救措施
砧木种子播种后,已经确定受冻害烂种的,要及时进行补播。受冷害危害较轻的种子,天气一回暖,看见有破土现象时,及时用人工辅助松开表土,让其尽快见光,并及时追肥、喷药。
受低温危害的西瓜嫁接苗,天气回暖后,不能马上见强光,要遮阴,让其缓慢适应光照后,再进行追肥和喷药,受冷害的西瓜嫁接苗喷淋具有促进生根、转绿功能的叶面肥,如氨基酸、九二0、爱多收、细胞激动素、生命一号、云大120、绿博莱叶面肥等,待长出新根、新叶后,进行常规的苗床管理,直至新长出1-2张真叶后,才能出圃定植。
6.主要病害防治
西瓜嫁接苗的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疫病、炭疽病、细菌性果斑病,主要虫害是潜叶蝇。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通过种子消毒处理,基质消毒处理,苗床管理等进行综合预防。
种子用甲基托布津、苗菌敌、普力克加上乐无病、农用硫酸链霉素等细菌性杀菌剂混合浸种5-6h后,取出清洗再催芽,能有效减少种子带病源。敌克松、五氯硝基苯、苗菌敌、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剂淋基质和苗床,对防治苗期猝倒病有特效。嫁接前选用普力克、雷多米尔、克露、抑快净、代林锰锌、苗菌敌等杀菌剂+虫螨克杀虫剂喷施砧木苗2-3次,接后第四天始至出圃前视具体情况各喷2-3次杀菌剂防治西瓜嫁接苗病害。但对造成西瓜嫁接苗毁灭性死亡的细菌性果斑病(BFB)防治效果不理想。
2003年我们采用9%-15%浓盐酸浸种有籽西瓜种1-3h,再置于水中浸种4-6h(期间要换几次清水,把种子的盐酸残留物清除干净)。该方法虽然西瓜种子外观不雅,但当时对细菌性果斑病是最有效方法,且不影响西瓜种发芽,缺点是只能应用在有籽西瓜上,不能在无籽西瓜及葫芦上使用。乐无病(10%农用硫酸链霉素)与苗菌敌浸种也有一定效果。2009年在有籽西瓜嫁接生产上我们推广防治措施是:带有BFB有籽西瓜种→40-50℃热水至自然冷却1-2 h后→药物浸种3-8h→清洗→催芽,对防治BFB达90%以上,且对西瓜生长无不良影响,药物可选用以下组合:①加收米100倍,②加收米2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800倍,③加收米200倍乐无病400倍,④加收米200倍+苗菌敌400倍,⑤加收米4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400倍。加收米(2%春雷霉素)是防治BFB首选特效药。
2010年推广使用加收米+农用硫酸链霉素浸种结合淋施方法防治无籽西瓜BFB效果非常显著。防治效果达90%以上。操作方法:无籽西瓜种(干种)直接浸加收米300-4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1000-1500倍,浸种5-8小时→石灰水洗粘液→清水洗净→嗑种→催芽。西瓜播种后淋苗菌敌+加收米+农用硫酸链霉素作定根水,西瓜种出土后(带壳)最好喷或淋施一次加收米500-6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1500-2000倍,接后4-7天再喷淋一次,以后按西瓜嫁接育苗常规管理。该药物处理方法对带BFB有籽西瓜,甜瓜种子防治效果同样有效。
7.出圃
一般嫁接后10-20天,嫁接苗就可达到1张半真叶~2张半真叶的出圃形态。把符合标准的嫁接苗进行装箱,把不符合标准的小苗挑出,集中在大棚管理至达到出圃形态时再移栽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