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本辉
  • 发布单位:经济作物研究所
  • 2020-05-20 10:07:09
  • 浏览(13059)
  • 收藏
浏览字号:

韦本辉1.png

韦本辉,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10月生,广西北流市人,广西农业科学院在岗二级研究员。粉垄技术发明人,国家公益性农业(淮山药)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973年5月参加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8月广西大学农学专业毕业。2000年12月获研究员职称,2012年晋升广西首批二级研究员。

1990年任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副书记;1993年起任广西农业科学院计财处处长、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兼院开发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兼院科技处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2001-2010年任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书记。

先后从事《广西农业科学》(《南方农业科学》前身)编辑;软科学研究;大豆育种,甘蔗良种与栽培,淮山、木薯、马铃薯、红薯、粉葛、牛蒡等育种与栽培;粉垄农机装备,粉垄耕作及粉垄盐碱地改造和粉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栽培,以及水稻粉垄“三合一”、甘蔗粉垄“145”等全程机械化种植研究。建立三大创新思维、学术体系与发展平台:(1)取得“五大自然资源”倍增利用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农耕革命的“大科学”式“粉垄技术”成果,28个省50余种作物应用耕地、盐碱地分别增产10-50%和20-100%,保水(节水)1倍,减轻旱、涝、风等灾害20-30%,降碳20-40%,提升空气湿度5%以上,院士鉴定国际领先,农业部列为主推技术。(2)由“0到1”破解全国淮山产业发展关键难题,主持全国淮山研究选育新品种11个、发明“定向结薯”系列技术,提出“南薯(种)北移、北移西扩”理论与策略,使全国淮山每年种植面积由300万亩跃到1000万亩。(3)创建甘蔗两个“亩增1吨”发展平台——引育甘蔗新台糖22号(20年累计推广1亿多亩)、创建粉垄“145”全程机械化技术。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广西科技创新驱动重大专项、广西科技研发计划及国际农业等科研项目60余项。获奖成果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省部级三等奖7项。选育审定薯类等新品种26个;授权发明等专利38件,编制颁布技术标准7件,在《中国农业科学》、《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等专业刊物上发表《“Fenlong Law” and It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等论文200多篇,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粉垄活土增粮生态》《中国淮山药栽培》《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科学出版社出版《粉垄农业》等著作11部(均排名第1)。

先后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2006)、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2001)、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2018)、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