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粉垄技术宜广为
  • 发布单位:null
  • 2017-04-12 09:21:50
  • 浏览(4017)
  • 收藏
浏览字号:
我国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使用,产生退化、污染、耕层浅薄、基础地力下降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发明的农耕新方法——粉垄耕作技术(以下简称粉垄技术),可在人工投入、灌溉用水、化肥农药“三不增”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减少面源污染。
2016年7月3日,由广西农业厅、科技厅组织1 1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认为粉垄技术是“一种农业增产、生态改善技术,建议加快在全国推广应用”。

经在多个省份、多个农作物品种实践,粉垄技术在提产增质上成效明显。这一绿色高效农业新技术可应用于旱地稻田盐碱地林果地等,在新疆、安徽、山东等地试验发现,粉垄种植的小麦等作物比传统方式种植的更为粗壮,根须更为发达。

但是,这项技术研发团队的领头人、广西农科院研究员韦本辉向《嘹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粉垄技术从研发到示范应用,至今已经9年,尚未能在全国层面推广应用。

记者基层采访时,不少农民表示“多年耕种的土地变得越来越贫,不加大施肥量,都没有个好收成。”并不缺乏需求的情况下,是什么阻碍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利用机械螺旋型钻头深耕土层

2016年9月,在广西宾阳县邹圩镇马脚塘村进行了一项现场试验。由广西五丰机械公司派出自走式粉垄机械耕作深度约40厘米种植北方谷子,对照为拖拉机耕作深度约20厘米。11月末,广西农科院邀请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专家对宾阳县的“谷子粉垄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粉垄每亩产谷子388公斤,比拖拉机耕作的284公斤增产约104公斤,增产率为36.5%。

粉垄技术实质是利用机械螺旋型钻头深耕土层。粉垄的“粉”就是改变传统犁耙耕作方式,利用发明的螺旋型钻头,把土壤粉碎成颗粒状,有粉碎之意;“垄”,就是螺旋型钻头耕作中,将土壤自然地悬浮成垄(厢),可直接播种作物。

记者从广西农业科学院了解到,利用粉垄机械的一个、一组或多组螺旋型钻头高速切割粉碎土壤,一次即完成犁、耙等整地任务,比拖拉机耕作加深1倍或1倍以上,能将耕层土壤均匀粉碎且不乱土层,达到各种作物种植(播种)要求。

广西农业科学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作为一种新型农耕方法,粉垄技术近年来在全国2 1个省份20多种作物上的应用表明,在不增施化肥农药、灌溉用水和人工成本的条件下,具有提升品质、增加产量的较好效果。

韦本辉告诉记者,粉垄技术的深耕深松,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合理增加并利用耕作层及其下土壤资源和天然降水,实现活土保水,为农作物创造单位面积松土量增加且保水、透气的土壤生态环境,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有利于土壤水、气、肥的平衡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友好型”活化农业资源替代化肥

记者在南宁市郊的金光农场青年分场看到,采用粉垄技术种植的甘蔗株径粗壮、叶片葱绿,与传统方法种植的甘蔗长势形成鲜明对比。当地甘蔗种植大户韦炜说,“我从事农业种植多年,一项农业技术效果到底咋样,试验种植一下就明白了。”

站在地头,韦炜指着正在作业的粉垄机械说,粉垄耕作与拖拉机整地需要犁翻、耙碎和起垄程序作业所需要的成本费用相当,而且粉垄机械配置灭茬装置,集灭茬秸秆还田、施肥、播种、起垄(畦)和表土平整镇压等多功能于一体,一次前行即可完成犁、耙、碎等耕作程序,避免了拖拉机多次往返对耕地的碾压,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

“粉垄后种植的甘蔗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提高,生长势强、抗病性好、产量高,亩均增产20%。”今年,金光农场青年分场推广粉垄种植甘蔗面积逾千亩。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农业技术,粉垄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化肥、农药和灌溉用水的使用,成为目前靠化肥农药等增产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提质增效的“生态农业”转变的重要技术支撑点。

广西农业厅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廖恒登表示,许多地方农户种植时基本没有进行深翻深松,久而久之,犁底层上移。坚硬板结的犁底层阻碍农作物的根系下扎,没法利用更深层土壤的水及养分,土壤逐渐贫瘠。为了有较高产量的产出,只能多施化肥多浇水,如此循环,农业污染加剧。

粉垄可对尚未利用或利用程度尚不足的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实现“友好型”的有效活化利用。它对耕地松土加深l倍,形成良好的“耕地水库”,对气候异常出现的干旱、高温及低温,均有良好的抗逆与抵御能力,可减轻各类粮食生产的灾害性损失。

此外,粉垄技术还可用于改造利用盐碱地、退耕草原、退化草原。粉垄可活化草原土壤、增贮天然降水,促进草类生长,对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疆、安徽、山东等地试验发现,粉垄种植的小麦等作物比传统方式种植的更为粗壮,根须更为发达。

引导绿色耕种发挥潜能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保护面临压力等背景下,全面系统研发粉垄技术并上升到国家层面加以推广应用,有望助力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粉垄技术从研发到示范应用,至今已经9年,尚未能在全国层面进行推广应用。是什么阻碍了这项“友好型”技术的推广?

由于是利用机械钻头深耕土层,“无添加”特性让这项技术有较强适应性,但迟迟不能在全国推广,韦本辉表示,主要受粉垄耕作工具“粉垄机械”研发滞后、社会对粉垄技术认知不足等因素制约。

粉垄机问世后,一直由民营企业广西五丰机械公司自行筹款研制、试验和示范,缺乏经费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性能改善和提升,目前性能上尚有较大改造提升空间。而且,在南方生产的机械运输到北方作业也不经济。

其次,粉垄技术的绿色农业生产价值尚未被广泛知晓。

粉垄机械的单机售价较高,一般农户难以负担,也影响了这一农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自走式粉垄机械”的零售价分别达到90万元和55万元,且目前尚未能享受相关补贴,农户使用成本较高。对此,基层种植户期盼能尽早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从而促进粉垄技术推广,为释放绿色发展潜能创造条件。

农业专家指出,纵观历史,粮食增产效果大体随耕作方法的进步而递增。“除了品种和施肥等因素外,农业生产发展史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土壤耕作层的逐渐加深以及土壤中贮存水分数量增加,来获得农作物产量提高的过程。因此,农耕方法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

“粉垄技术在活化资源、优化国土空间等方面具有绿色发展巨大潜能,且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上应用均有明显增产效果。”廖恒登表示,粉垄技术稳定性好,建议相关部门将粉垄技术作为重大技术在全国推广。

韦本辉建议,鉴于粉垄技术可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可将粉垄作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措施加以应用,并利用政策性补贴进行引导。(覃星星)

原文链接:http://www.duzazhi.com/html/291/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