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淮山药百亿级产业发力精准扶贫
  • 发布单位:null
  • 2016-02-18 11:35:13
  • 浏览(3772)
  • 收藏
浏览字号:



我国淮山药产业正逐步向培育成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方向发展。淮山药产业不仅有可能形成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产业,还将在精准扶贫上有所作为。

■本报记者 秦志伟

淮山药,由于种植和收获费工费时,一直被视为小作物,长期以来处于零散种植和自然经济状态,其相关科研工作也相对滞后。

日前,淮山培育百(千)亿元产业及精准扶贫研讨会在广西崇左市召开。《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相比,淮山药适应性广,对土地要求不高,其产量高、营养丰富,是粮、菜、药兼用的多用途特色作物。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淮山药在种植规模、品种培育、加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成绩,我国淮山药产业也正逐步向培育成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方向发展。与会专家认为,淮山药产业不仅有可能形成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产业,还将在精准扶贫上有所作为。

待开发的“地下部分”

提起淮山药,消费者更容易想到的是铁棍山药。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农业(淮山药)项目首席专家韦本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淮山药在我国南方地区多被称为淮山,北方地区通称为山药,也称怀山药。

“过去,淮山药一直被视为小作物而未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范围,种植规模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广西政府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曾表示,淮山药科学研究工作也相对滞后,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生产组织,过去我国淮山药产品市场供应长期相对短缺,曾为百姓餐桌上的奢侈品。

近几年来,韦本辉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着力从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出发,选育淮山药品种(系)48个,已审定10个,开发原创性轻简化栽培技术5项。

韦本辉介绍,目前他们已建立“南薯北移、北种西扩”品种调配与“21111”共性关键技术等“经纬性”技术体系,支撑和促进全国淮山药种植面积由2008年前的300万亩左右发展到2015年的700多万亩,单产提高15%以上、总产量增加1.68倍。

其实,淮山药和马铃薯同属薯类作物。2015年,农业部多措并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工作,其中,产业主攻方向之一便是全粉加工。这也是淮山药产品加工的方向之一。

“淮山药加工成全粉,可以作为粮食的战略物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苏小军博士介绍,淮山全粉用途非常广,如速溶粉、功能性饮料、速冻食品、休闲食品;还能用于如降糖、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产品中。

然而,淮山药全粉行业是待开发的行业,市场上目前没有大规模的企业。

“添加了淮山药粉的产品其附加值就提高了,对于最下游的用户和企业来说是愿意使用的,只要技术问题解决好了,这个产业的前景将非常大,也非常好。”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李清明博士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40%的淮山药粉的面包品质就很好。

“目前,淮山药全粉加工工艺主要是没有熟化的和有熟化过程的。其中前者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投资也少,适合各种糊状食品的开发;而后者相对来说投资大,但目前市场上的马铃薯粉用这种工艺比较多。”苏小军说。

此外,包括淮山药在内,薯类的茎、秆和叶片利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学者曾预测,在2020~2030年我国的食物结构中肉类占53%,那么就需要更加健康的饲料,尤其是含高植物蛋白的饲料。

数据显示,每亩淮山药地大概有1000多斤的藤蔓,蛋白含量高达2%以上、膳食纤维可达4%,“薯类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新的发展方向。”国家木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开绵研究员说。

大健康产业与精准扶贫

几千年以来,我国主粮主要以小麦、大米、玉米等为主。“五谷丰登应该还包括薯类,但是对薯类以前重视不够,再加上技术品种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还未利用起来。”韦本辉说。

研究表明,淮山药营养丰富,很有特色,特别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锌、铁等很多营养成分,“这是其他作物所没有的”。韦本辉表示,淮山药粮菜药兼用,是公认的营养食品,可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食品基础。

“总体来说,观念改变,由原来吃米饭,改为米饭加淮山药,这样就可减轻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对人类的健康来说也是有好处的。”韦本辉说。

韦本辉在向广西自治区政府汇报工作时,自治区主席陈武和副主席张秀隆说,广西可以拿200万亩地来种植淮山药。“如果拿200万亩来种植淮山药,就可以实现百亿元的产值,那全国推广起来实现千亿元产值也会成为可能。”韦本辉说。

广西农科院与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和产品加工方面分工合作,形成品种、技术、加工、市场营销等产业链研究格局。韦本辉认为,产业链一旦建立起来,对农业结构调整、消费人群甚至中华民族都有意义。

据了解,广西具有良好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发展淮山药种植,每年鲜薯采收及原料加工期有5~6个月,为淮山药产品加工提供良好条件,也是培育构建百亿元新产业的良好基础。

在韦本辉看来,可利用国家扶贫基金帮扶贫困对象种植,比如一家五口,利用耕地和非耕地甚至山地、石山地区,采用免耕生态种植方法,每家种植1万~1.5万株,每株产薯3~4斤,可收获鲜薯4万~6万斤,除了自用5000斤,按原料价1元计,可收入3万~5万元。

“结合扶贫机制建立大中型加工企业,吸纳扶贫对象进厂,每月2000~3000元,每年可收入2.5万~3万元。”韦本辉告诉记者。

“淮山药培育新产业,百亿产业也好,精准扶贫也罢,其功能和产业前景毋庸置疑。”李开绵表示,木薯、淮山药等地下块根可以作为地下粮仓,可做战略贮备,可以采用“政府+科技+企业+合作社+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下一步,制定计划研究方案,地下部分、地上部分都能做什么?科技弄清楚了,企业才知道如何做,政府才知道如何支持。”李开绵说。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2/33831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