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南运用新技术 粉垄栽培杂交水稻增产10.17%
  • 发布单位:经济作物研究所
  • 2014-09-22 11:55:24
  • 浏览(16062)
  • 收藏
浏览字号:

        9月18日,隆回县羊古坳乡韩家铺村杂交水稻粉垄栽培示范田超级稻颗粒饱满。记者 徐行 摄

        据湖南日报9月21日报道(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李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联手引进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在隆回羊古坳乡进行技术试验。今天,从专家组传来的测产结果表明,采用新技术种植的杂交稻,比常规习惯耕作的杂交稻增产10.17%。
       据悉,这一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叫粉垄栽培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深耕细作”。新技术发明人、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研究员介绍,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犁头将土壤块状翻耕,然后进行耙碎,整体土层完全打乱,耕作深度一般仅为15至20厘米。“粉垄栽培技术”,是采用“粉垄机”,按照不同作物种植需求,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在垄面种植作物的配套栽培技术。这一新技术有两个特点:一是深度可达30厘米左右。二是整个土层不打乱。2010年3月,这一新技术被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该技术已相继在广东、辽宁、河北、河南等近10个省市区开展试验,被广泛应用到水稻、玉米、小麦、牧草等13种经济作物的栽培中,均增产10%至30%。
       今年,该技术得到袁隆平院士推荐,在我省益阳和隆回进行杂交水稻栽培试验。在隆回的试验点共有100亩杂交稻,其中采用新技术的60亩,对照的40亩。目前已到收获季节,以湖南农大教授屠乃美为组长的专家组9月18日专程赶到现场进行测产。
       专家们在现场看到,采用新技术的杂交稻,普遍长势好、稻穗长、稻杆健壮,且抗病虫害。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并对示范片进行实地考查的基础上,选取2丘品种相同(深两优1号)、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产量水平中等的相邻田块,其中1丘为粉垄耕作,另1丘为常规习惯耕作。每丘块面积均在1亩以上,采用人工收割测定实际产量。测定结果如下:粉垄耕作示范田实收0.32亩,湿谷重285.35千克,含水率28.5%,折合13.5%含水率的稻谷亩产723.65千克。习惯耕作对照田实收0.29亩,湿谷重257.00千克,含水率34.7%,折合13.5%含水率的稻谷亩产656.82千克。粉垄耕作示范田较习惯耕作对照田增产10.17%。

相关链接:http://www.hn.xinhuanet.com/2014-09/22/c_1112566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