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暨现场观摩会在南宁顺利召开
  • 发布单位:蔬菜研究所
  • 2025-08-13 17:03:33
  • 浏览(175)
  • 收藏
浏览字号:

8月10-12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暨现场观摩会在南宁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广西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协办。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万克江,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新,体系荣誉首席科学家程须珍,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振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韦月白,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书记蒋慧萍,以及全体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共7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陈振东首先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广西食用豆产业基础扎实,南宁综合试验站收集保存食用豆资源数量全区最大,近年来成功推广的“食用豆+马铃薯”轮作、“幼龄柑橘+食用豆”间作、“金槐+食用豆”套种等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推动了食用豆产业与广西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有效地解决产业链中鲜食豆类品质、产量、商品化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关键瓶颈问题,为助农增收、服务区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后进行的考评会议,万克江主持了首席科学家陈新的述职、考评及民主测评工作。万克江充分肯定了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在构建新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体系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统筹产业发展,全面优化品种选育、技术集成、产后加工等工作,做好“十五五”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的谋划;二是加强模式集成,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融合,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推机型集成,重点发展食用豆优质专用品种,在传统种植、复合种植、冬闲田利用等模式上发力;三是强化生产指导,发挥体系贴近生产和农民的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强化总结宣传,总结“十四五”成效,展示标志性成果,为体系和食用豆发展奠定基础。万克江最后强调现在秋粮生产到了关键的时候,灾害多发、频发,体系专家要关注灾害地区,为其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共同为粮食生产作贡献。

各岗站负责人也围绕重点工作、取得成效、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考评述职。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巩固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效、明确体系“十五五”建设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到我院里建科研基地和锣圩镇沃柑种植基地,实地观摩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各岗站提供的品种田间种植情况及幼龄柑橘--绿豆间套种生长等情况。

蔬菜所  邓俭英供稿/钟小惠供图

一审一校:蒋慧萍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陆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