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奋进新征程 喜迎广西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系列报道之花卉研究篇
  • 发布单位:花卉研究所
  • 2025-09-09 18:06:33
  • 浏览(325)
  • 收藏
浏览字号:

奋进新征程  喜迎广西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系列报道之花卉研究篇

深耕细耘十四载   八桂盛放科技花

十四载栉风沐雨,十四载春华秋实。花卉所成立以来,立足广西特色花卉资源,聚焦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服务产业为目标,在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集成、科技服务、科普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广西花卉产业的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2011年10月建所以来,花卉所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星火计划、农业部资源保护专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科技“尖锋”专项等各类科技项目16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项35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项;编制并获颁布实施广西地方标准29项、团体标准15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省级成果登记240余项。

种质资源:守护花卉的“生命密码”

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丰富的兰花、金花茶等特色花卉野生资源。花卉所科技人员长期开展花卉特色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保育等工作,现保存有蝴蝶兰、兜兰、石斛兰、茉莉花、金花茶、睡莲等各类花卉种质资源12000余份。创建了广西首个集种子保存、组织培养保存、活体植株保存和信息数据库为一体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也是广西规模最大、保护收集野生兰科植物种类最多的资源库,建设有广西首个拟原生境保存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圃,保存有兰科种质资源863种7800余份。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茉莉花资源圃,收集保存国内外茉莉花品种资源52份,合作建设了我国首个茉莉花观光园区“中华茉莉园”。建立有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金花茶、苦苣苔、秋海棠、朱槿、睡莲等原生种及园艺种质资源800多种,发表秋海棠属新种近10个。

upfile

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圃

品种选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优良品种是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花卉所立足广西花卉产业实际,形成了以茉莉花、兰花为重点,涵盖金花茶、睡莲、苦苣苔等28种特色花卉的多元化研究格局,自主选育各类花卉品种280余个。选育的蝴蝶兰‘玲珑’是广西第一个获植物新品种权的兰科植物新品种,填补了广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蝴蝶兰新品种的空白;兜兰‘西之王子’是全国首个获植物新品种权的兜兰新品种;‘馨公主’‘毓公主’‘馥公主’是广西首批通过省级审定和授权植物新品种权的国兰新品种;报春苣苔‘繁花似锦’‘如意’是全国首批获植物新品种权的报春苣苔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报春苣苔无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

聚焦广西优势花卉产业,开展茉莉花、金花茶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针对广西茉莉花产业多样化品种需求,科技人员通过辐照诱变、实生选种、优株筛选等育种方法,获得茉莉花实生种质600余份,培育‘香妃’系列茉莉花新品种10余个,其中‘香妃1号’为我国首个通过审定的单瓣茉莉花新品种,‘香妃3号’ 是我国首个通过审定的观赏型茉莉花新品种,‘香妃5号’是世界首个获得国际登录的茉莉花新品种,‘香妃5号’‘香妃10号’‘香妃11号’是我国首批获植物新品种权的茉莉花新品种。针对金花茶产业,选育‘金妃’系列金花茶新品种3个,打破了我区金花茶种质资源丰富而自主品牌匮乏的局面。

upfile

蝴蝶兰新品种‘玲珑’

upfile

兜兰新品种‘西之王子’

upfile

茉莉花新品种‘香妃3号’

upfile

金花茶新品种‘金妃1号’

科技创新:让花开得更美更高效

花卉所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围绕广西特色花卉种类,在技术创新、成果奖励、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茉莉花白绢病严重、大田育苗成活率低等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花卉所科技人员研制了茉莉花设施扦插、根插和组培快繁技术,集成创新了茉莉花低产田土壤改良、台刈更新、白绢病生物防治等技术,集成成果“特色茉莉花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整体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有效促进了我国茉莉花产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针对兜兰繁殖系数低、繁育周期长、品种缺乏三大制约性产业瓶颈问题,开创了兜兰种子原地共生萌发繁育技术,研发了种子非共生萌发、无性克隆和菌根真菌促生栽培技术,集成了兜兰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集成成果“兜兰优异种质创制与高效繁育技术创新及应用”整体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兜兰高效繁育技术和种群野外回归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有芬芳

花卉所坚持“科研与应用并重”的理念,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技术服务、产业示范、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

花卉所依托设施与休闲农业产业科技先锋队、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特色作物试验站等载体,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年均组织科技人员下乡400余人次,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60余次,开展科技培训40余期,培训农民及企业技术骨干2000余人次,精准服务科技示范村、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50余家经营主体。通过“科技赋能兴边富民,科普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品牌活动,将茉莉花提质增效、蝴蝶兰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显著提升基层产业主体的科技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广西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普教育:播撒“美丽中国”的种子

针对学科特色,花卉所搭建了多元化立体科普平台与体系,建设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科普教育平台,逐步实现了从资源整合到品牌引领的价值跃升。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花卉所充分释放科普资源集聚效应,精心培育特色科普品牌。通过创新多元化传播载体,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普知识行”“鲜花的自然密码”等主题活动,紧密结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综合运用科普讲座、手工体验、线上“云”观花等立体形式,年均开展特色科普活动10余场,累计服务公众50余万人次。其中,2022年“献礼二十大花卉科普行”系列活动吸引上万名公众参与;2024年科技活动周期间,通过互动问答等创新形式宣传兰花、苦苣苔、秋海棠等濒危植物保护知识,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获评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主办的“喜迎十九大花儿向太阳”主题活动荣获“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称号,多件科普作品斩获“百姓喜爱的科普作品”一等奖,已成为广西青少年及社会公众亲近花卉科学、提升生态意识的重要窗口。

扬帆启航新征程,踏浪前行向未来

2023年以来,花卉所持续开展学科优化调整,明确发展目标,瞄准设施农业与休闲农业领域,布局开展设施蔬菜、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保存保育、创新利用、遗传育种、种苗繁育、栽培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聚焦设施化、精准化、模式化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传粉昆虫授粉行为诱导与调控等方向,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推动我区设施农业与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upfile

2013年,台湾专家和企业代表到花卉所考察交流

upfile

2015年,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到花卉所调研指导

upfile

2024年,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花卉所  李洋、郑亦卿供稿/李洋、李慧供图

一审一校:卢家仕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陆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