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盈枝。10月22日,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里,一对配合默契的“双胞胎”机器人成为果园里的焦点,作为西农大首台“双胞胎”苹果采摘机器人,这将为苹果产业发展带来技术性变革。
面对果树枝丫间红彤彤的苹果,只见负责高处采摘的“大娃”与负责低处采摘的“小娃”,搭载多自由度机械臂与先进的气压传动技术,精准识别、轻柔抓取、无损采摘,行云流水般地作业赢得了现场阵阵赞叹。
据悉,“2025年果园智慧化高质量发展论坛”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西北农林农科技大学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双胞胎”人形苹果采摘机器人成功亮相并进行现场作业演示,以其精准高效的协同作业,为传统果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慧图景,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智能果园装备研发与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团队在学校十余年苹果采摘机器人研究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受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热潮启发,直面果业劳动力短缺、采摘找人难用工贵的产业急需,持续攻坚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单臂、双臂、五臂、六臂到如今更适应复杂果园环境的“人形双胞胎”协同作业模式的迭代升级。“这是团队响应总书记‘让延安苹果红遍天下’殷切嘱托,面向产业急需交出的一份答卷。”研发团队负责人、农业农村部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负责人杨福增教授介绍道。
这一突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期聚焦智能农业装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战略的缩影,体现了学校在“新工科”背景下,推动机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传统农学深度融合的整体谋划与前瞻布局。
来自黄陵县阿党镇的果农难掩激动:“以前秋收最头疼的就是请不到人,成本还高。现在看到机器人能自己摘苹果,真是开了眼界,让我们对继续种好苹果充满了信心!”这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次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支持延安市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先行区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是汇聚各方智慧、共商果园智慧化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推广总站、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延安市农业农村局、黄陵县人民政府等多级领导莅临指导,来自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近百人共聚一堂。
论坛上,Shen HinLim教授、ChaoChen教授、傅隆生教授、杨欣教授及杨福增教授等先后分享了国际前沿技术、国内研发进展与产业规划,思想的碰撞为黄土高原果园智慧化之路指明了方向。
“双胞胎”苹果采摘机器人的成功研制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主动融入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诠释。它不仅是解决苹果产业劳动力瓶颈的“西农方案”,更为黄土高原乃至全国苹果产业的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