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喜迎广西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系列报道之离退休工作篇
九秩荣光护银龄 “三精”服务谱新篇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离退休老同志为农科院奉献了一辈子,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发展的奠基人和先行者,是农科精神的宝贵财富。做好离退休工作,是利于我院长远发展、助力大院和谐稳定的“暖心事业”。广西农业科学院离退休人员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用心用情的关怀、精准细致的服务,积极为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创造良好条件和稳定保障。同时,充分激发“银龄”群体的智慧与活力,使他们成为传承农科精神,建设一流强院稳定、幸福、温馨大后方的重要力量。
耕耘不辍,离退休工作硕果累累
岁序更迭,春华秋实,在一批批离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离退休工作多次获得上级部门肯定与表彰,两度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部门授予“全区老干部系统集体二等功”;获评“自治区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体协荣获“广西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单位”;老科协获“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奖”,多次获“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奖”;离退工作党总支也多次获得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5年,离退处喜获“全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历经积淀,离退工作体系持续完善
2004年,离退休人员办公室(简称 “离退办”)正式成立,办公室隶属人事处,配备6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管理服务院机关及所属研究所的365名离退休职工。这一举措标志着离退工作迈入规范化起步阶段。2011年,离退办升级为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简称“离退处”),下设综合科、管理科和活动科,工作人员增至8名,管理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到甘蔗所、玉米所的离退休职工,服务人数达到720人,工作职能也从基础管理转向 “管理 + 服务”的双轨模式。截至2025年9月,离退处工作人员已增至10名,服务覆盖全院1383名离退休职工(包含热作所、南亚所),其中离休干部3人、退休职工1380人(退休党员 292 人),副高以上专家 188 名,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达 20.03%。与此同时,制度建设也在同步迭代更新:2014 年,我院制定《广西农科院离退休职工管理办法》《广西农科院治丧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离退休职工待遇与治丧标准;2021 年,又出台《广西农业科学院关于加强离退休职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办法》,对退休关系转接、慰问帮扶、丧事办理等流程进行细化,为精准服务筑牢制度根基。
完善设施,多元化精神文化阵地效能凸显
为满足离退休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院于2006 年正式成立老干部活动中心,以此为核心阵地,持续完善硬件设施配备,逐步构建起功能齐全、品类丰富的活动空间矩阵。活动中心内部功能分区清晰,覆盖不同兴趣爱好与活动需求。党建活动区,打造“金秋家园”党建活动室,配备党旗、党建书籍等,为离退休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提供专属空间,强化党员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文化学习区设立阅览室,藏书涵盖时政新闻、农业科技、文学历史、健康养生等多个品类,定期更新报刊杂志,为离退休职工提供便捷的阅读学习平台。艺术休闲区,配备乐器室,购置钢琴、二胡、笛子等各类乐器,满足音乐爱好者的排练与演奏需求;综合活动区设有多功能会议室,可满足各类座谈会、讲座、文艺排练等集体活动需求。室外配套建设4个标准门球场和4个标准地掷球场,为喜爱球类运动的离退休职工提供专业场地,助力他们强身健体、丰富晚年生活。仅2025年,全区老年人地掷球裁判员培训班、地掷球交流活动、区直老体协气排球赛、“健乐杯”等6次门球赛均在我院进行。

革新探索,“三精”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离退处构建起以“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品化活动”为核心的“三精”服务体系,并依托老体协、老科协、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载体,让离退休职工能够“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用起来”。
(一)创新精准化管理,织密服务网络。2016年我院建立离退休职工电子档案,实现动态信息管理“五清楚”目标,即居住情况、家庭情况、健康状况、困难需求、联系方式清楚,确保职工信息实时更新,服务能够精准定位到个人需求。2015年离退处创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居住区域划分13个活动小组,设立10个党支部(2023年重组为7个),落实离退处工作人员分区联系负责制,同时联合支部委员、小组长等骨干力量,实现服务“不漏人、全覆盖”。
(二)创新精细化服务,传递农科温度。离退处积极开展“六个一”暖心工程,将服务切实落到实处。为8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生日一慰问”服务;为生病职工开展“住院一探望”关怀;对困难家庭进行“困难一帮扶”;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参与“健康一检查”;定期开展“日常一培训”,内容涵盖智能手机使用、防诈骗知识、养生保健技巧等;年末召开“年终一座谈”,向离退休职工汇报全院年度工作成果。此外,针对失独、孤寡以及入住养老机构的职工,离退处专门开展“登门入户”服务,着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自2004年以来,累计慰问生病住院、困难职工等10000多人次,协助办理逝世离退休职工后事300多人次,组织体检5000多人次,联系区外国外职工1200多人次,培训覆盖近15000人次。

(三)创建精品化活动,打造“康乐农科”品牌。为丰富老同志的文化生活,离退处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每年组织门球、地掷球、气排球、棋牌等交流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从2011年起连续举办15届农科特色的“康乐节”,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余人增长至700余人;从2015年起连续开展10届“多彩金秋、欢乐广场”文艺展演,参与人数累计近4500人次。从2022年起,离退处重点打造“我们的节日・重阳”活动,通过座谈会、文艺展演、健步走等多种形式,增强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离退处每年均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红色教育、参观南宁建设新貌等活动,先后参观韦拔群纪念馆、南宁园博园等场所,累计参与人数达 2200 多人次。老体协积极组建文艺队、乐器团,成立 “广场舞爱好者协会”“太极拳剑协会”等,不仅带动院内晨晚锻炼热潮,还多次与广西大学老职工艺术团、社区开展联欢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大院氛围。



薪火相传,“银龄”智慧助力发展
1997年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区农科分会(以下简称老科协)成立。离退处充分发挥老科协“智囊团”的作用,积极引导退休专家传承农科精神、贡献余热。老科协充分发挥退休专家资历深、职称高、经验及成果丰富的优势,强化文化传承,积极为农科院的建设建言献策、带培青年科技人才;为广西涉农企业和机构在技术咨询和指导、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近年来,老科协先后组织老专家深入到20个研究所、11个地市分院、多个涉农企业调研,就项目申报、技术创新、成果报奖、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700多条,促成退休专家与多位青年科技人员签订“成长导师”带培协议,多个研究所、分院与退休专家签订“发展顾问”聘书。院老科协获得2020-2021年度、2022-2023年度“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奖”。院老科协会长黄家雍获得2024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学技术奖(个人)”。
九秩农科路,银龄谱新篇。离退休工作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大家的“桥梁工作”。它承载着尊重与关怀,蕴含着传承与希望,关系着个人幸福、单位发展与社会大局。广西农业科学院离退休工作将继续以“三精”服务体系为抓手,坚持守护全院离退休职工的幸福生活,激活“银龄”群体的动能,为建设一流强院持续贡献“银发”力量。
离退处 何文瑾供稿/梁淑静、薛臣艺、马灿达供图
一审一校:苏启臣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陆炳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