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柿种质评价利用及创新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发布单位:园艺研究所
  • 2023-06-05 09:23:49
  • 浏览(2627)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柿种质评价利用及创新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广西是中国最重要的柿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柿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广西长期缺乏对柿种质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种质评价匮乏,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基础薄弱,柿生产管理不规范,果实商品率低,人工脱涩和加工技术落后,柿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本成果开展了柿种质评价利用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成果创新性:①针对广西柿种质评价匮乏和优良种质鉴定及利用研究基础薄弱问题,系统调查研究广西柿种质资源,首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集到的86份柿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18份果实性状优异的种质资源,其中7份地方优良柿种质资源得到推广应用;筛选出的优良地方品种恭城月柿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入选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种植面积占广西柿总种植面积的75%以上,为柿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②针对广西柿顶腐病危害严重及危害区域呈扩大趋势问题,深入研究柿顶腐病发生为害规律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和比值的关系,发现果实矿质元素失调导致生理缺钙是柿顶腐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实现控制柿顶腐病及开辟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创新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款用于监测和分析柿果园土壤、树体矿质元素含量及比值,并进行柿顶腐病发生预警的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平均降低柿顶腐病病果率75%,总体发病率低于5%,解决了我区柿产业因遭受顶腐病严重危害而影响产业升级和健康快速发展的难题,获授权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③针对广西柿生产管理不规范、果实商品率低、人工脱涩及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创新研发果园自动搅拌施肥桶、CO2脱涩罐、包装盒等系列装置产品和包装品,获国家专利15项;在广西首次制定柿育苗、生产栽培、CO2脱涩、加工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5项广西地方标准并全面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比常规生产技术提高柿产量15%,果实商品率提高9.1%,采后腐烂损失减少5%,果品及加工品符合出口标准和绿色食品A级标准,解决了我区柿产业长期存在的生产管理不规范、果实品质良莠不齐、商品率低和整体竞争力不强的难题。

经济效益:成果技术在广西、湖北、河北等柿产区累计推广应用70.585万亩,新增产值6.998亿元;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柿果135.75万吨,新增产值3.630亿元,合计新增产值10.628亿元。

社会效益:获授权国家专利15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发表论文16篇,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QQ图片202307210844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