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
  • 发布单位:玉米研究所
  • 2023-04-27 11:21:03
  • 浏览(6518)
  • 收藏
浏览字号:

202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

1、桂单563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SP1121×BCS11。母本SP1121是用PS群(主要含苏湾血源)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8代育成的玉米自交系;父本BCS11是用PM群(主要含墨白、墨黄血源)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7代育成的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王兵伟 时成俏 覃嘉明 郑加兴 何静丹 韦绍丽 周步进 覃永嫒 黄安霞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广西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1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7天,秋季平均103天。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到匙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中,茎“之”字型程度弱。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芽鞘色为紫色,全生育期叶片数20,花药颜色紫色,雄穗分枝数10.7个,花丝颜色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苞叶长短为中。株高265cm,穗高104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好,轴色白色,穗长17cm,穗粗5.07cm,秃顶长0.5cm,穗行幅度12-22行,平均穗行数16.8,平均行粒数36粒,单穗粒重153克,日产量4.91千克,百粒重31.1克,出籽率83.5%。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0.7%,倒伏率0.2%,倒折率0.1%,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3%,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0;双穗率0.6%,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2.1级,纹枯病1级,粒腐病1.0级,青枯病0.1%,锈病1~3级,平均2.0级,细菌性茎腐病0.8%,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0.6%,倒折0,倒伏倒折率之和0.6%,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0,大斑病1-5级,平均2.7级,小斑病1-5级,平均2.4级,纹枯病病情指数11.8,穗粒腐病平均1.3级,锈病1-5级,平均2.4级,青枯病0.1%,细菌性茎腐病为0。抗性鉴定结果:中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感小斑病,中抗轮枝镰孢穗腐病,高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796g/L,粗蛋白10.85%,粗脂肪4.08%,粗淀粉70.28%。(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生产试验春季倒伏率1.1%,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1.1%,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100%;秋季倒伏率0,倒折率0.1%,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1%,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100%)。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2.4千克,比桂单162增产12.2%,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552.2千克,比桂单162增产9.2%,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32.3千克,比桂单162增产10.6%,增产点次100%。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23.9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7%,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83.0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8%,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03.5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7%,增产点次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5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底肥占总施肥量30%,苗肥占20%、攻苞肥占50%。6、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期可用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抽雄穗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防治病害。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



2、桂单0825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桂16899×桂39861(参试名:桂0825)。母本桂16899选自自建的选系基础群体(168-2-3×909-9-3);父本桂39861选自自建的选系基础群体(桂39722×F880)。父母本均采用常规系谱法,经自交、选择、测交、鉴定等育种程序培育而成,父母本自交代数均超过8代。

品种选育人:文仁来 田树云 何雪银 滕辉升 苏月贵 何静丹 廉明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2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6天,秋季平均104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芽鞘色为紫色,全生育期叶片数20.7,幼苗绿色;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圆形,叶缘绿色;成株期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雄花发达,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41.7cm,分枝数14.9条,雄穗主轴与侧枝的夹角中等,花粉量大。花药饱满紫红色,颖片基部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叶,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ASI值1-2天。苞叶绿色、长度中偏长,苞叶包紧度较紧。株高268cm,穗高116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6.5cm,穗粗5.24cm,秃顶长1.2cm,穗行幅度14-22行,平均穗行数17.3,平均行粒数36粒,单穗粒重142克,日产量4.58千克,百粒重29.3克,出籽率80.2%。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0.3%,倒伏率0.2%,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2%,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0;双穗率0.5%,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3级,纹枯病1级,粒腐病1.0级,青枯病0,锈病1~3级,平均1.4级,细菌性茎腐病0.3%,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6.6%,倒折0.2%,倒伏倒折率之和6.9%,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14.3%,大斑病1-5级,平均2.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19.2,穗腐病1.0级,锈病1-3级,平均2.0级,青枯病0.2%,细菌性茎腐病0.4%。抗性鉴定结果:中抗纹枯病,抗南方锈病,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轮枝镰孢穗腐病,高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803g/L,粗蛋白11.18%,粗脂肪4.84%,粗淀粉69.24%。(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区域试验春季倒伏率0.4%,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4%,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100%;秋季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100%)。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千克,比桂单162增产2.9%,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524.7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8%,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7.4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4%,增产点次78.6%。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03.3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5%,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47.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0.8%,增产点次57.1%;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5.4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2%,增产点次7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秋季在立秋前,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cm为宜。若水分不足应先淋水再播,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一般3400-3800株/亩。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种密一些(3800株/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密度以36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可适当种疏一些(以3400株/亩为宜)。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6.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千克+复合肥7.0-10.0千克。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6.注意抗旱、排涝;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止虫鼠危害;大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喷施防治;轮枝镰孢穗腐病可结合防治玉米大斑病进行,可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40毫升/亩等药剂,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重点喷施果穗和中下部老叶加以防治。苞叶变黄后3-5天及时采收。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穗腐病等病虫害。



3、桂单081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桂39711×桂兆18421(参试名:桂0819)。母本桂39711选自自建的选系基础群体【(桂39722×PH6WC)×(7239×桂39321)】;父本桂兆18421为桂单0810父本,选自从泰国引进的玉米群体Swan(late)C4。父母本均采用常规系谱法,经自交、选择、测交、鉴定等育种程序培育而成,父母本自交代数均超过8代。

品种选育人:文仁来 田树云 何雪银 苏月贵 何静丹 廉明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3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6天,秋季平均102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成株叶片数20叶。幼苗绿色;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圆到匙形,叶缘浅紫红色;成株期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雄花发达,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39.4cm,分枝数11.6条,雄穗主轴与侧枝的夹角中等,花粉量大。花药饱满深紫色,颖片基部紫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叶,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ASI值1-2天。苞叶绿色、长度中,苞叶包紧度较紧。株高282cm,穗高121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8.2cm,穗粗4.70cm,秃顶长0.3cm,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数15.7,行粒数38粒,单穗粒重143克,日产量4.71千克,百粒重32.7克,出籽率85.6%。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0.6%,倒伏率1.2%,倒折率0.5%,倒伏倒折率之和为1.7%,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1%;双穗率0.7%,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1级,粒腐病1.0级,,青枯病0.4%,锈病1~3级,平均1.5级,细菌性茎腐病0.6%,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7.5%,倒折0.3%,倒伏倒折率之和7.8%,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14.3%,大斑病1-5级,平均2.6级,小斑病1-3级,平均2.0级,纹枯病病情指数17.6,穗粒腐病平均1.4级,锈病1-3级,平均2.0级,青枯病3.6%,细菌性茎腐病0.6%。抗性鉴定结果:抗纹枯病,中抗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MR)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790g/L,粗蛋白11.41%,粗脂肪4.56%,粗淀粉69.21%。(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区域试验春季倒伏率0.8%,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8%,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100%;秋季倒伏率1.6%,倒折率1.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2.6%,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85.7%,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71.4%)。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1千克,比桂单162增产6.7%,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516.9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4%,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08.0千克,比桂单162增产5.0%,增产点次78.6%。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76.0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5%,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62.0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9%,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69.0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1%,增产点次7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秋季在立秋前,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cm为宜。若水分不足应先淋水再播,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一般3400-3800株/亩。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种密一些(3800株/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密度以36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可适当种疏一些(以3400株/亩为宜)。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6.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千克+复合肥7.0-10.0千克。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6.注意抗旱、排涝;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止虫鼠危害;不要偏施氮肥;大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喷施防治。苞叶变黄后3-5天及时采收。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等病虫害。

 

4、桂单620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D11042×QP23。母本D11042是以农大108与引进系F06杂交,经8代选育获得自选系D04-2为母本,以引进自交系CA375为父本杂交获得基础群体,混合授粉后,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单株混粉自交,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QP23是以利用引进系F19与来自CIMMYT种质自交系CML166构建基础群体,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获得自选系Q2-2为母本,以利用杂交种迪卡008F2群体选择利用综合性状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获得自选系P2-3为父本杂交获得基础群体,混合授粉后,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单株混粉自交,后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9代选育而成。

品种选育人:邹成林 谭华  郑德波 蒋维萍 韦慧 黄爱花 韦新兴 翟瑞宁 黄开健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5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6天,秋季平均99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芽鞘色为紫色,全生育期叶片数19.6,幼苗叶片绿色,茎杆“之”字型程度极弱,雄花分散上冲,主轴不明显,花丝由绿转紫色,雌雄花基本同步开花;花药颜色为浅紫色,雄穗一级分枝数平均5.3,花丝颜色为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苞叶中等长,穗苞叶为绿色,苞叶上无小叶着生,穗粒大小欠整齐。株高284cm,穗高121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6.8cm,穗粗5.34cm,秃顶长0.7cm,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数16.5,行粒数33粒,单穗粒重145克,日产量4.73千克,百粒重33.4克,出籽率81.1%。2020春秋两季年区域试验:空秆率1.5%,倒伏率2.0%,倒折率0.1%,倒伏倒折率之和为2.2%,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1%;双穗率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1级,粒腐病1.2级,青枯病3.0%,锈病1~3级,平均1.8级,细菌性茎腐病0.6%,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0~13.8%,平均1.5%,倒折0~0.5%,平均0.1%,倒伏倒折之和1.60%,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7%,大斑病1~5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33.3%,平均8.2%,穗粒腐病1~3级,平均1.5级,南方锈病1~5级,平均2.1级,青枯病0~28.6%,平均3.7%。抗性鉴定结果:中抗纹枯病,中抗南方锈病,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746g/L,粗蛋白10.64%,粗脂肪4.01%,粗淀粉69.10%。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0.5千克,比桂单162减产3.7%,增产点次28.6%;秋季平均亩产549千克,比桂单162增产9.8%,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9.8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3%,增产点次50%。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62.8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2.0%,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508.0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8%,增产点次100.0%;两季平均亩产485.4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9%,增产点次84.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播宜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秋播宜在立秋前10天种植较适宜;2、提高播种质量:有条件机播深3—5cm,人工播种匀播种肥隔离,盖土均匀,保证水分,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肥水条件好,可适当密植3300-3500株/亩为优;肥水条件差,以3000-3200株/亩为宜;4、及时田间管理:幼苗3叶前做好查苗补苗,3~4叶间苗,4~5叶定苗苗期要重视给瘦弱小苗施偏水肥或适施速效性氮肥;5、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10.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10-11片叶展开时重施攻苞肥,亩施尿素10.0-20.0千克+复合肥10.0-20.0千克,施肥后培土增可加抗倒能力;6、玉米抽雄前、后20d对水分敏感,是临界期,有条件的要保证供水分供应,成熟后及时收获。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5、桂单565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PM3601×SP1121。母本PM3601是用PM群(主要含墨白、墨黄血源)和WM12111(30T60二环选系)杂交后代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8代育成的玉米自交系。父本SP1121是用PS群(主要含苏湾血源)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8代育成的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韦绍丽 时成俏 郑加兴 覃嘉明 王兵伟 何静丹 周步进 覃永嫒 黄安霞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7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22天,秋季平均116天,幼苗长势中上,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到匙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中,茎“之”字型程度弱。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半紧凑。芽鞘色为紫色,全生育期叶片数19.6,花药颜色紫色,雄穗分枝数10.2个,花丝颜色淡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苞叶长短为中长。株高252cm,穗高96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7.0cm,穗粗4.77cm,秃顶长0.5cm,穗行幅度14~18行,平均穗行数15.6,平均行粒数35粒,单穗粒重126.4克,日产量4.26千克,百粒重30.3克,出籽率85.4%。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1.7%,倒伏率2.1%,倒折率0.3%,倒伏率倒折率之和2.4%,倒伏率倒折率之和≥12%的点率为0;双穗率3.5%,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9级,小斑病1~5级,平均2.3级,纹枯病病情指数平均6.1,穗腐病平均1.0级,青枯病平均0.4%,锈病1~3级,平均2.1级,细菌性茎腐病平均0.7%,丝黑穗病平均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2.1%,倒折0,倒伏倒折率之和2.1%,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2%,大斑病1-7级,平均3.7级,小斑病1-7级,平均2.6级,纹枯病病情指数20.6,穗腐病1.3级,锈病1-3级,平均2.1级,青枯病0.1%,细菌性茎腐病0.1%。抗性鉴定结果: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感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797g/L,粗蛋白11.57%,粗脂肪5.15%,粗淀粉70.58%。(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区域试验春季倒伏率4.1%,倒折率0.6%,倒伏倒折率之和4.7%,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85.7%,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100%;秋季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85.7%);生产试验春季两季倒伏2.1%,倒折0,倒伏倒折率之和2.1%,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2%,(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生产试验春季倒伏率4.3%,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4.3%,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85.7%,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为85.7%;秋季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为100%)。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3.9千克,比桂单162增产5.9%,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79.1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9%,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06.5千克,比对照增产5.0%,增产点次92.9%。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84.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5%,增产点次85.7%;秋季平均亩产478.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7%,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1.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6%,增产点次92.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5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底肥占总施肥量30%,苗肥占20%、攻苞肥占50%。6、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期可用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抽雄穗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防治病害。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

 

 

6、桂单686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ML9616×ZNC442。GML9616是2013年利用玉米杂交种五谷9616作基础材料,混合授粉F2S0群体,选择优良单株连续自交8代而育成。ZNC442是利用国外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ZNC4为基础材料,选择优株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

品种选育人:黄开健 黄爱花 莫润秀 韦新兴 翟瑞宁 邹成林 韦慧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8号

特征特性:在南宁春播出苗至成熟期平均117天,秋播108天。株型平展,幼苗第一叶鞘色为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匙形;成株18-20叶片,茎秆“之”字程度弱,苞位着落生在倒数第6-7叶,雄花一级分枝6-7条且弯度中等,主轴较明显,花药淡紫色,护颖为绿色,护颖基部均为紫色,花丝为淡红色。株高255cm,穗高93cm。果穗筒型,白轴, 籽粒橙黄色,硬粒型,穗长16.7cm,穗粗4.91cm,秃顶长1.4cm,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数15.0,平均行粒数34粒,日产量4.40公斤,出籽率86.7%,百粒重31.9克,单穗粒重122.3克。2020年春秋两季区试:空秆率0.8%;倒伏率0,倒折率1.3%,倒伏倒折率之和1.3%,倒伏率倒折率之和≥12%的点率为7.1%,双穗率0.5%。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4级,小斑病1~3级,平均2.1级,纹枯病病情指数平均9.1,穗腐病平均1.9级,青枯病平均1.2%,锈病1~7级,平均2.0级,细菌性茎腐病平均1.1%,丝黑穗病0。2021年生产试验大田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0-34.4%,平均8.8%,穗粒腐病1-3级,平均1.8,锈病1-5级,平均2.1级,青枯病0-10.0%,平均1.0%。2020-2021年抗病性鉴定:中抗(MR)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3.0,中抗(MR)南方锈病,感(S)大斑病,抗(R)小斑病,抗(R)轮枝镰孢穗腐病、平均病级2.5,高抗(HR)轮枝镰孢茎腐病、发病率4.8%。籽粒容重777g/L,粗白11.25%,粗脂肪5.21%,粗淀粉69.06%。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39.1公斤,比桂单162增产6.2%,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50.3公斤,比桂单162增产1.6%,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4.7公斤,比对照增产4.1%,增产点次85.7%。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96.3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4%,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550.7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4.7%,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23.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2.1%,增产点次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6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巧施攻秆肥,重施攻苞肥; 6、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中后期注意防治大斑病等病害。7、注意抗旱排涝。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高产稳产品种和适宜机械化收获果穗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7、桂单0822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桂95412×桂39341(参试名:桂0822)。母本桂95412选自自建选系基础群体【(CN095×桂兆18421)×CN095】;父本桂39341选自自建选系基础群体(桂39722×CMS7239-1-1-1)。父母本均采用常规系谱法,经自交、选择、测交、鉴定等育种程序培育而成,父母本自交代数均超过8代。

品种选育人:田树云 文仁来 苏月贵 何静丹 何雪银 廉明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10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21天,秋季平均113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全生育期叶片数20.1,幼苗绿色;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尖到圆形,叶缘紫红色;成株期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雄花发达,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42.7cm,分枝数14.0条,雄穗主轴与侧枝的夹角中等,花粉量大。花药饱满紫红色,颖片基部绿色,有浅的紫红色条斑出现。花丝紫红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叶,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ASI值1-2天。苞叶绿色、长度中偏长,苞叶包紧度较紧。株高257cm,穗高104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7.2cm,穗粗4.67cm,秃顶长1.1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5.9,平均行粒数31粒,,单穗粒重120克,日产量4.18千克,百粒重32.3克,出籽率84.6%。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1.4%;倒伏率1.2%,倒折率0.2%,倒伏率倒折率之和1.4%,倒伏率倒折率之和≥12%的点率0;双穗率1.3%,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6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平均11.9,穗腐病平均2.0级,青枯病平均1.0%,锈病1~7级,平均2.4级,细菌性茎腐病平均0.7%,丝黑穗病平均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2.8%,倒折0.7%,倒伏倒折率之和3.5%,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2%,大斑病1-5级,平均2.3级,小斑病1-3级,平均2.0级,纹枯病病情指数22.1,穗腐病1.5,锈病1-5级,平均3.1级,青枯病0.1%,细菌性茎腐病0.3%。抗性鉴定结果: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高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805g/L,粗蛋白11.59%,粗脂肪4.81%,粗淀粉69.03%。(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区域试验春季倒伏率0.8%,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0.8%,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85.7%;秋季倒伏率1.6%,倒折率0.4%,倒伏倒折率之和为2.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85.7%,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85.7%。生产试验春季倒伏率5.4%,倒折率1.3%,倒伏倒折率之和为6.7%,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85.7%,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为100%;秋季倒伏率0.2%,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2%,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为85.7%)。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8千克,比桂单162增产1.2%,增产点次57.1%;秋季平均亩产456.3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0%,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5.1千克,比对照增产2.0%,增产点次71.4%。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09.2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67.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3%,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8.4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1%,增产点次85.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秋季在立秋前,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cm为宜。若水分不足应先淋水再播,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一般3400-4000株/亩。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种密一些(4000株/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密度以38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可适当种疏一些(以3400株/亩为宜)。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6.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千克+复合肥7.0-10.0千克。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6.注意抗旱、排涝;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止虫鼠危害;南方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扩展;大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喷施防治;苞叶变黄后3-5天及时采收。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大斑病等病虫害。

 

 

8、桂单91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D008×D003(参试名:兆丰605)。母本D008是以桂单658为基础材料,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父本D003利用墨白种质自交系GRLFMB8和温带种质自交系SO-111杂交构建基础材料,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而成。

品种选育人:周海宇 江禹奉 谢小东 程伟东 周锦国 覃兰秋 谢和霞 韦肖宇 滕辉升 谢尚宏 莫义武 伍智玺 莫文斌 谭全文 吴骐 苏义成 吕汉中 罗红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60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4天,秋季平均105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上,株型半紧凑。芽鞘色为紫色,全生育期叶片数19,花药颜色紫色,雄穗分枝数12.8个,花丝颜色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大于45度,苞叶长度中。株高253.6cm,穗高104.4cm,穗长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16.4cm,穗粗5.0cm,秃顶长1.1cm,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数16.0,平均行粒数33.7粒,单穗粒重136.3克,日产量4.0千克,百粒重35.6克,出籽率83.8%。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0.8%,倒伏率1.6%、倒折率0.2%;双穗率0.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3.4%,穗粒腐病1.0%,青枯病0.8%,锈病1~3级,平均1.9级,丝黑穗病0.3%。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0-1.0%,平均0.2%,倒折0-1.0%,平均0.2%,大斑病1-5级,平均2.2级,小斑病0-3级,平均1.2级,纹枯病0-20.1%,平均4.1%,穗粒腐病1-1.5级,平均0.7级,锈病0-5级,平均1.6级,青枯病0-2.9%,平均1.3%。抗性鉴定结果:抗(R)纹枯病,中抗(MR)南方锈病,感(S)大斑病,抗(R)小斑病,中抗(MR)轮枝镰孢穗腐病,感(S)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786g/L,粗蛋白10.2%,粗脂肪5.0%,粗淀粉72.73%。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兆和”玉米联合体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6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86.3千克,比桂单162增产6.2%,增产点次10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8.4千克,比桂单162增产7.0%,增产点次100%。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33.6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9.4%,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504.7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7.0%,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19.2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8.2%,增产点次10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6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底肥占总施肥量30%,苗肥占20%、攻苞肥占50%。6.病虫害防治: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黑毛虫、铁甲虫、小地老虎、蚜虫等;主要的病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锈病、青枯病等。应及时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和测报,备足对口农药及时准确防治病虫害。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轮枝镰孢茎腐病。

 

 

9、桂单083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桂39711×桂42132。母本桂39711选自自建的选系基础群体【(桂39722×PH6WC)×(7239×桂39321)】;父本桂42132选自自建的选系基础群体【(Y42×桂兆18421)×Y22】。父母本均采用常规系谱法,经自交、选择、测交、鉴定等育种程序培育而成,父母本自交代数均超过8代。

品种选育人:文仁来 苏月贵 何雪银 田树云 何静丹 廉明 唐照磊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71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07天,秋季平均113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第一叶鞘紫色,叶缘绿色,第一叶尖端为圆到匙形,幼苗绿色,成株叶片数18叶,成株期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雄花发达,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41.7cm,分枝数16条;雄穗主轴与分枝的夹角中偏大,花粉量大。花药饱满紫色,颖片基部紫红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5-6叶,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ASI值1-2天。苞叶绿色、长度中,苞叶包紧度较紧。株高234.8cm,穗高100.9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17.1cm,穗粗4.9cm,秃顶长0.3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7,平均行粒数33.6粒,单穗粒重150.1克,日产量4.6千克,百粒重32.4克,出籽率81.5%。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1.4%,倒伏率0.8,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0.8%,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0,双穗率0,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5级,小斑病1级,平均1.0级,纹枯病7.0级,粒腐病1.6%,青枯病0,锈病1~3级,平均1.1级,茎腐病0,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0~4.8%,平均1.1%,倒折0~1.8%,平均0.2,倒伏倒折率之和1.3%,大斑病1~5级,平均1.8级,小斑病1~3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30%,平均7.8%,穗粒腐病1~3级,平均1.8级,南方锈病1~5级,平均2.2级,青枯病0~4.8%,平均0.9%。抗性鉴定结果:感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感小斑病,中抗轮枝镰孢穗腐病,感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822g/L,粗蛋白10.3%,粗脂肪3.39%,粗淀粉75.32%。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科研”玉米联合体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2.6千克,比桂单162增产10.7%,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77.5千克,比桂单162增产8.3%,增产点次75.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05.0千克,比对照增产8.3%,增产点次85.7%。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58.6千克,比对照增产1.1%,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86.5千克,比对照增产1.3%,增产点次66.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2.5千克,比对照增产1.2%,增产点次69.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秋季在立秋前,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cm为宜。若水分不足应先淋水再播,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一般3400-3800株/亩。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种密一些(3800株/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密度以36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可适当种疏一些(以3400株/亩为宜)。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6.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千克+复合肥7.0-10.0千克。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6.注意抗旱、排涝;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止虫鼠危害;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大斑病,纹枯病可选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等对水50-60千克,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施防治;大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喷施防治。苞叶变黄后3-5天及时采收。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等病虫害。

 

 

 

10、桂单082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桂27521×桂39261。母本桂27521以商用杂交种五谷1790及自选自交系桂兆18421构建的基础群体【(五谷1790×桂兆18421)×五谷1790】,用常规系谱法经连续自交、选择、鉴定培育而成,自交代数8代以上;父本桂39261选自以桂39321、桂39722、PH6WC、C39337为基础材料构建的基础群体【(桂39321×PH6WC)×(桂39722×C39337)】,用常规系谱法经连续自交、选择、鉴定培育而成,自交代数8代以上。

品种选育人:何雪银 何静丹 文仁来 田树云 廉明 苏月贵 唐照磊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72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2天,秋季平均113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成株叶片数18叶。幼苗绿色;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圆到匙形,叶缘紫红色;成株期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雄花发达,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43.6cm,分枝数12条;雄穗主轴与分枝的夹角中偏小,花粉量大。花药饱满紫红色,颖片基部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5-6叶,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ASI值1-2天。苞叶绿色、长度中,苞叶包紧度较紧。芽鞘色为紫色,全生育期叶片数16,花药颜色紫色,雄穗分枝数8.7个,花丝颜色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45度,苞叶长短为中。株高237.8cm,穗高94.1cm,穗锥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7.6cm,穗粗5.0cm,秃尖长0.5cm,穗行幅度14~16行,平均穗行数15.9,平均行粒数30.2粒,单穗粒重146.0克,日产量4.4千克,百粒重38.2克,出籽率76.4%。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0.7%,倒伏率2.2%,倒折率0.1%,倒伏倒折率之和2.3%,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0,双穗率0,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6级,小斑病1~1级,平均1.0级,纹枯病8.1级,粒腐病1.6%,青枯病0.2%,锈病1~3级,平均1.2级,茎腐病0.2%,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倒伏0~11.4%,平均1.5%,倒折0~0.6%,平均0.1,倒伏倒折率之和1.6%,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0,大斑病1~7级,平均2.7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为1~32.2%,平均8.4%,穗粒腐病1~3级,平均1.7级,南方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0~10%,平均0.8%。抗性鉴定结果:中抗纹枯病,中抗南方锈病,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807g/L,粗蛋白9.92%,粗脂肪3.86%,粗淀粉75.16%。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科研”玉米联合体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9千克,比桂单162增产6.0%,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亩产481.1千克,比桂单162增产6.6%,增产点次75.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5.5千克,比对照增产6.3%,增产点次78.6%。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92.5千克,比对照增产8.5%,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93.7千克,比对照增产2.8%,增产点次83.3%;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3.1千克,比对照增产5.6%,增产点次76.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秋季在立秋前,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cm为宜。若水分不足应先淋水再播,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一般3400-3800株/亩。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种密一些(3800株/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密度以36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可适当种疏一些(以3400株/亩为宜)。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6.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千克+复合肥7.0-10.0千克。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6.注意抗旱、排涝;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止虫鼠危害;注意防治大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喷施防治。苞叶变黄后3-5天及时采收。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等病虫害。

 

11、桂单562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ST601122×SW8211

品种选育人:覃嘉明 郑加兴  时成俏 王兵伟 何静丹  韦绍丽  周步进 覃永嫒 黄安霞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0478

特征特性: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12天,比对照桂单162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2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2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32.5克。经鉴定,感纹枯病、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中抗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南方锈病。经测定,籽粒容重778克/升,粗淀粉含量72.96%,粗蛋白含量10.13%,粗脂肪含量4.35%,赖氨酸含量0.3%。

产量与品质表现:参加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热带亚热带玉米组。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584千克,比对照增产9.9%;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632千克,比对照增产1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千克,比对照增产10.0%;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千克,比对照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春播2月至4月,秋播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密度3200-3500株/亩,注意防治小斑病、大斑病、纹枯病和南方锈病。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漳州以南地区、贵州省与广西接壤的低热河谷地带,云南省文山、红河、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12、桂单560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SP5111×SPQ112。母本SP5111是用PM群(主要含墨黄9号血缘)作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8代自交选择育成的纯系。父本SPQ112是选自合成群体PS群(主要含苏湾血缘)作基础材料,经过连续8代自交选择育成的纯系。

品种选育人:郑加兴 时成俏 王兵伟 覃嘉明 何静丹 韦绍丽 覃永嫒 黄安霞 周步进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73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14天,秋季平均113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芽鞘色为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到匙,全生育期叶片数20,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中,茎“之”字型程度极弱。花药颜色紫色,雄穗分枝数16个,花丝颜色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苞叶长短为中。株高244.8cm,穗高102.8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17.8cm,穗粗5.0cm,秃尖长0.2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数14.5,平均行粒数31.5粒,单穗粒重144.1克,日产量4.3千克,百粒重37.3克,出籽率77.4%。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1.4%,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0,双穗率2.3%,田间调查大斑病1~7级,平均3.2级,小斑病1~1级,平均1级,纹枯病8.9级,粒腐病1.3%,青枯病1.2%,锈病1~5级,平均1.6级,茎腐病0.5,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生产试验两季:倒伏0~3.1%,平均0.3%,倒折0~0.6%,平均0.1,倒伏倒折率之和0.3%,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0,大斑病1~5级,平均2级,小斑病1~5级,平均2级,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30%,平均8.4%,穗粒腐病1~3级,平均1.7级,南方锈病1~5级,平均2.3级,青枯病0~4.8%,平均0.7%。抗性鉴定结果: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感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772g/L,粗蛋白10.64%,粗脂肪3.6%,粗淀粉73.68%。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科研”玉米联合体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千克,比桂单162增产4.3%,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亩产465.4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1%,增产点次87.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3.6千克,比对照增产3.7%,增产点次85.7%。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88.5千克,比对照增产7.6%,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93.2千克,比对照增产2.7%,增产点次66.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0.9千克,比对照增产5.1%,增产点次的69.2%。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广西“科研”玉米联合体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千克,比桂单162增产4.3%,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亩产465.4千克,比桂单162增产3.1%,增产点次87.5%;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3.6千克,比对照增产3.7%,增产点次85.7%。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88.5千克,比对照增产7.6%,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93.2千克,比对照增产2.7%,增产点次66.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0.9千克,比对照增产5.1%,增产点次的69.2%。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

 

 

13、瑞玉15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MH13121×SP221。母本MH13121是用PM群(主要含墨黄9号血缘)作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自交选择育成的纯系;父本SP221是选用先正达SP9504混和授粉后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建立选系基础群体,自交8代育成的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何静丹 罗婷 时成俏 王美辰 韦绍丽 王兵伟 温毅 屈启德 邓荣烈

品种选育单位:四川正红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09号

特征特性:生育期春季平均121天,秋季平均111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芽鞘色为紫色,第一叶尖端尖,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较强,茎“之”字型程度弱。全生育期叶片数20.3,花药颜色紫色,雄穗分枝数13.2个,花丝颜色紫色,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苞叶长短为中长。株高255cm,穗高106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6.7cm,穗粗4.93cm,秃顶长0.8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5.3,平均行粒数32粒,单穗粒重126.9克,日产量4.43千克,百粒重33.6克,出籽率83.0%。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空秆率0.6%,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率倒折率之和0,倒伏率倒折率之和≥12%的点率为0,双穗率0.7%,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病情指数平均6.7,穗腐病平均1.2级,青枯病平均0.6%,锈病1~3级,平均2.4级,细菌性茎腐病平均0.2%,丝黑穗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性状:倒伏1.9%,倒折0.2%,倒伏倒折率之和2.1%,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2%,大斑病1-3级,平均2.0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13.6,穗腐病1.0级,锈病1-5级,平均2.4级,青枯病0.4%,细菌性茎腐病0.1%。抗性鉴定结果:中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高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容重805g/L,粗蛋白10.62%,粗脂肪5.08%,粗淀粉70.44%。(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区域试验春季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100%;秋季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3%的试点比例100%);生产试验春季两季倒伏1.9%,倒折0.2%,倒伏倒折率之和2.1%,倒伏倒折率之和≥12%的试点比例为7.2%,(适宜机收果穗的品种数据:生产试验春季倒伏率3.8%,倒折率0.3%,倒伏倒折率之和为4.1%,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85.7%,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为100%;秋季倒伏率0,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产量增产率≥-4%的试点比例为85.7%)。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1千克,比桂单162增产6.6%,增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79.0千克,比桂单162增产8.1%,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10.1千克,比对照增产7.3%,增产点次100%。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89.9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7%,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产459.1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3%,增产点次85.7%;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4.5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0%,增产点次92.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5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底肥占总施肥量30%,苗肥占20%、攻苞肥占50%。6、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期可用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抽雄穗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防治病害。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等病虫害。

 

 

 

14、桂甜糯11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NL281×GSL121。母本GNL281从苏科花糯2008的F1代自交8代选育出来的二环系;父本GSL121是莫宜糯×HJZ33的F1代自交8代选育出的白粒甜糯双隐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冯云敢 韦桂旺 贺囡囡 蒙云飞 韦爱娟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29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5天,秋季平均68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叶片绿色,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到圆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为紫色,成株茎“之”字型程度弱,成株叶片绿色,有19-20张片叶,果穗着生在倒数第6片叶上,穗上部叶片较长、下披,雄花一级分枝数16-18条,花药紫色,花药颖片基部紫色,护颖绿色,稃尖绿色,花丝紫色。株高223cm,穗位高93cm,穗长17.0cm,穗粗5.0cm,秃尖长1.1cm,穗行数14~22行,平均17.3行,行粒数36,百粒重29.2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0%,倒折率0.0%,空杆率0.2%,双穗率4.9%,保绿度90%,分蘖率2.0%,田间记载大斑病1-3级,平均1.5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3.32,平均10.7,青枯病0.0-0.0%,平均0.0%,茎腐病0.0-1.4%,平均0.1%,南方锈病1-5级,平均1.7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76.3千克/亩,比对照增产5.8%,增产点次86%;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97.5千克/亩,比对照增产4.5%,增产点次71%。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6.9千克/亩,比相邻对照增产5.2%,增产点次79%。感观品质25.6分,气味、风味14.0分,色泽5.9分,糯性15.8分,柔嫩性7.9分,皮薄厚15.9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1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选择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或土温12度以上)和土壤湿度合适的时期播种;在春季采用棚膜育苗移栽可以适当提前播种。2.合理密植、及早定苗:亩种植3500株左右,收获鲜穗产量较高;在4-6叶期及早定苗让植株生长健壮。3.科学施肥:重施基肥和穗肥,N,P,K均衡施用,基肥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减少肥料养分流失。4.及时抗旱排涝:生长期遇上干旱,应及早灌溉,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对产量影响大;对于雨水较多季节,特别是秋季苗期,要注意排涝。5.隔离种植、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甜糯玉米应与普通玉米、甜玉米直线隔离500米种植,或者播种时间间隔20天以上,防止花粉混杂降低甜糯玉米食用品质;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病虫害,以免降低鲜穗产量和外观品质;甜糯玉米一般授粉后22-24天为食用最佳时期,应根据不同种植季节及时收获上市。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15、桂糯96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NF7×NF4。母本NF7是2013年春利用天等糯为母本与自育系NB195杂交构建基础群体,经8代自交分离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父本NF4是2013年春利用杂交种都市丽人自交分离后代DL66与京科糯2000分离后代JK28杂交,经8代自交分离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覃兰秋 谢和霞 江禹奉 程伟东 谢小东 周海宇 曾艳华 周锦国 谭贤杰 吕汉中 邱飞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30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8天,秋季平均66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色为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匙形;植株平展型,总叶片数19-20片,苞位着生在倒数第6-7叶,雄花一级分枝11-14条,主轴较明显,护颖绿色,花药紫色,花丝为绿色。株高232cm,穗位高85cm,穗长17.8cm,穗粗5.0cm,秃尖长1.0cm,穗行数14~22行,平均17.2行,行粒数37,百粒重31.1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0%,倒折率0.0%,空杆率0.5%,双穗率2.9%,保绿度85%,分蘖率7.7%,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2.1级,小斑病1-5级,平均2.4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3.3,平均12.1,青枯病0.0-3.3%,平均0.3%,茎腐病0.0-6.7%,平均0.5%,南方锈病1-7级,平均3.0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91.7千克/亩,比对照增产6.5%,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42.5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2.3%,增产点次86%。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7.1千克/亩,比相邻对照增产9.2%,增产点次93%。感观品质25.7分,气味、风味13.9分,色泽6.3分,糯性16.1分,柔嫩性8.3分,皮薄厚16.0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3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与其它玉米类型隔离400米以上的地块种植,或者时间隔离15天以上种植。2、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确保全苗。3、一般每亩宜种3800-40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种植。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亩施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或复合肥20千克;苗期及时定苗补肥,亩施10千克尿素加10千克钾肥,或者15千克复合肥;大喇叭口期结合培土亩施20千克复合肥;抗旱防涝。5、注意病虫害防治。6、适时采收:一般吐丝授粉后22-25天为适宜鲜穗采收期。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16、桂花甜糯537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NA6271×JT5931。母本NA6271选用彩甜糯627和YL6115杂交后代作选系基础材料,经自交7代、鉴定和筛选育成的紫糯玉米自交系;父本JT5931是选用柳糯593和JT9211杂交后代作选系基础材料,选综合性状优良且含超甜糯双隐性基因的单株,经自交7代、鉴定和筛选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郑加兴 时成俏 周步进 何静丹 王兵伟 韦绍丽 覃嘉明 覃永嫒 黄安霞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32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7天,秋季平均66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型,第4展开叶片边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波浪状多,茎“之”字型无,成株19-20片叶,穗上部叶片高度下披,雄花一级分枝数11-15条,花药呈浅紫色,花粉量大,颖片基部色为淡绿色,护颖色为绿色、稃尖紫色,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大,雄穗侧枝姿态下垂,花丝绿色,苞位着生倒数第6叶。株高194cm,穗位高73cm,穗长18.8cm,穗粗5.0cm,秃尖长1.9cm,穗行数12~18行,平均14.1行,行粒数35,百粒重37.4g,果穗筒型,籽粒紫白色。倒伏率0.0%,倒折率0.0%,空杆率1.0%,双穗率1.0%,保绿度85%,分蘖率1.2%,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2.0级,小斑病1-5级,平均2.2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2.2,平均9.9,青枯病0.0-0.0%,平均0.0%,茎腐病0.0-5.3%,平均0.4%,南方锈病1-7级,平均2.2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05.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8.3%,增产点次86%;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7.5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1.6%,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71.3千克/亩,比相邻对照增产9.8%,增产点次93%。感观品质24.6分,气味、风味14.2分,色泽5.9分,糯性15.9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0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4.7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0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千克尿素、8-10千克钾肥;亩施攻秆肥20千克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千克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0-24天采收鲜穗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17、桂甜糯536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NA6901×JT9211。NA6901选用NA群作选系基础材料,经自交7代、鉴定和筛选而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JT9211选自引进糯玉米品种京科糯929和WT1791杂交后代混和授粉做选系基础材料,挑选综合性状优良且含甜糯双隐性基因的单株,经反复自交(6代)、姐妹交(2代)选育而成的甜糯双隐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何静丹 时成俏 王兵伟 郑加兴 韦绍丽 覃嘉明 周步进 覃永嫒 黄安霞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31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8天,秋季平均66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型,第4展开叶片边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波浪状多,茎“之”字型无,成株19-20片叶,穗上部叶片高度下披,雄花一级分枝数13-17条,花药呈紫色,花粉量大,颖片基部色为淡绿色,护颖色为绿色、稃尖紫色,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小,雄穗侧枝姿态斜向上,花丝绿色,苞位着生倒数第6叶。株高210cm,穗位高82cm,穗长18.2cm,穗粗5.0cm,秃尖长1.4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5.1行,行粒数35,百粒重37.7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0%,倒折率0.0%,空杆率0.9%,双穗率0.0%,保绿度87%,分蘖率8.0%,田间记载大斑病1-5级,平均1.8级,小斑病1-3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3.3,平均10.5,青枯病0.0-0.0%,平均0.0%,茎腐病0.0-7.1%,平均0.5%,南方锈病1-5级,平均2.6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8.4千克/亩,比对照增产4.8%,增产点次86%;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07.5千克/亩,比对照增产6.0%,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8.0千克/亩,比相邻对照增产5.4%,增产点次93%。感观品质25.2分,气味、风味14.4分,色泽6.0分,糯性16.1分,柔嫩性8.2分,皮薄厚16.1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6.0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0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千克尿素、8-10千克钾肥;亩施攻秆肥20千克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千克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0-24天采收鲜穗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18、桂糯53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YL6118×NB1111。母本YL6118是选用NA群(YL611、YL6113、宜糯11、都糯113、克洞糯1等组建的糯玉米育种群体)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7代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父本NB1111是选用百丰糯1号与HN2111杂交后代作选系基础材料,经自交分离7代、鉴定和筛选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覃嘉明 时成俏 何静丹 王兵伟 郑加兴 韦绍丽 周步进 覃永嫒 黄安霞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33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0天,秋季平均68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型,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浪状多,茎“之”字型无,成株20-21片叶,穗上部叶片中度下披,雄花一级分枝数13-18条,花药呈紫色,花粉量大,颖片基部色为绿色,护颖色为绿色、稃尖紫色,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大,雄穗侧枝姿态斜向上,花丝浅紫色,苞位着生倒数第8叶。株高220cm,穗位高80cm,穗长20.3cm,穗粗4.8cm,秃尖长1.0cm,穗行数10~18行,平均13.4行,行粒数42,百粒重39.5g,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倒伏率0.0%,倒折率0.0%,空杆率1.0%,双穗率1.8%,保绿度86%,分蘖率7.80%,田间记载大斑病1-3级,平均1.8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0-36.6,平均12.0,青枯病0.0-0.0%,平均0.0%,茎腐病0.0-0.0%,平均0.0%,南方锈病1-7级,平均2.2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18.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0.5%,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29.6千克/亩,比对照增产8.5%,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73.8千克/亩,比相邻对照增产9.5%,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3分,气味、风味13.9分,色泽6.0分,糯性15.9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0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2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0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千克尿素、8-10千克钾肥;亩施攻秆肥20千克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千克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0-24天采收鲜穗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19、桂甜572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STA1221×STB742231。母本STA1221选用TA群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7代育成的甜玉米自交系;父本STB742231选用TB群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连续自交7代育成的甜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时成俏 韦绍丽 何静丹 王兵伟 郑加兴 覃嘉明 周步进 覃永嫒 黄安霞 宋明贵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15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8天,秋季65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匙型,第4展开叶片边缘白色、叶片绿色、叶缘波浪状多,茎“之”字型无,成株20-21片叶,穗上部叶片高度下披,雄花一级分枝数15-17条,花药呈绿色,花粉量大,颖片基部色为淡绿色,护颖色为绿色、稃尖绿色,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大,雄穗侧枝姿态斜向上,花丝绿色,苞位着生倒数第8叶;株高228cm,穗位高80cm,穗长17.8cm,穗粗5.4cm,秃尖长1.4cm;穗行数12~24行,平均16.4行;行粒数37粒,百粒重34.9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率0.4%,倒折率0%,空杆率0.4%,双穗率7.4%,保绿度89.0%,分蘖率11.3%。田间记载大斑病0-5级,平均2.2级;小斑病0-3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4.4%,平均11.4%;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南方锈病1-5级,平均2.5级;瘤黑粉病发病率0-1%,平均0.7%;丝黑穗病发病率0-1%,平均0.7%;玉米螟1-5级,平均2.6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53.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25.2%,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87.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9.44%,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20.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22.4%,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2分,气味、风味14.0分,色泽6.1分,甜度16.0分,柔嫩性8.1分,皮薄厚16.0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3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500~38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亩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每亩施苗肥5-7千克尿素、8-10千克钾肥;亩施攻秆肥20千克复合肥;亩施攻苞肥15-20千克尿素。4、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0-24天采收鲜穗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0、桂甜627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TL312×GTL341。母本GTL312是2014年用甜玉米品种广良甜31选F2群体作基础材料,选优株经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父本GTL341是2014年用泰鲜甜3号F2群体作基础材料,选优株经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莫润秀 黄开健 黄爱花 翟瑞宁 韦新兴 邹成林 杨萌 韦慧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19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0天,秋季69天。该品种株型平展,第一叶鞘色为绿色,成株20-21片叶,叶片宽,叶色浅绿,茎秆“之”字形程度中。雄花一级分枝18-20条,分散上冲,花粉量大,主轴较明显,花药淡黄色,花丝为绿色,雌雄协调,苞位着落生在倒数第6-7叶。株高231cm,穗位高89cm,穗长18.9cm,穗粗5.3cm,秃尖长0.7cm,穗行数14~20行,平均16.8行,行粒数37粒,百粒重36.3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空杆率0.3%,双穗率0.5%,保绿度91.6%,分蘖率1.3%。田间记载大斑病0-3级,平均1.5级;小斑病0-3级,平均1.5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4.4%,平均11.2%;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5%,平均0.4%;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5.3%,平均0.5%;南方锈病1-3级,平均1.6级;瘤黑粉病发病率0-1%,平均0.7%;丝黑穗病发病率0-1%,平均0.7%;玉米螟1-3级,平均2.3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88.8千克/亩,比对照增产30.5%,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62.8千克/亩,比对照增产30.95%,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75.8千克/亩,比对照增产30.7%,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5.7分,气味、风味13.8分,色泽5.9分,甜度15.8分,柔嫩性7.8分,皮薄厚15.5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4.4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与其它玉米类型隔离400米以上的地块种植,或者时间隔离30天以上种植。2、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一般每亩宜种3000-32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种植。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亩施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苗期及时间苗定苗,早施4-5叶期施苗肥,亩施尿素8千克+钾肥10千克,或者复合肥20千克;7-8叶期施攻秆肥,亩施复合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大喇叭口期施攻苞肥,亩施复合肥25千克,并结合培土。5、注意防涝抗旱和病虫害防治。6、一般吐丝授粉后20-23天左右为适宜鲜穗采收期。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1、桂甜62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TL150×GTL355。母本GTL150是2016年利用先甜5号与泰国甜玉米品种SM2687合成基础材料,经8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父本GTL355是用甜玉米品种BM355选优株经8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翟瑞宁 黄开健 莫润秀黄爱花 邹成林 杨萌 韦新兴 韦慧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20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7天,秋季67天。该品种株型平展,成株18~19片叶,叶片适中,叶色绿色,茎“之”字型程度弱。雄穗分枝9~13条,花粉量大,花药绿色,花丝青白色,吐丝整齐,雌雄协调,散粉先于吐丝X天,苞位着生于倒数第6~7位。株高235cm,穗位高83cm,穗长19.4cm,穗粗5.2cm,秃尖长1.0cm,穗行数12~22行,平均16.6行,行粒数37粒,百粒重35.9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空杆率0.7%,双穗率4.8%,保绿度89.8%,分蘖率2.0%。田间记载大斑病0-5级,平均2.0级;小斑病0-3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4.4%,平均11.6%;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南方锈病1-3级,平均1.8级;瘤黑粉病发病率0-1%,平均0.7%;丝黑粉病0-1%,平均0.7%;玉米螟1-3级,平均1.9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47.8千克/亩,比对照增产24.5%,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8.2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6.59%,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08.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20.6%,增产点次100%。感观品质24.4分,气味、风味14.0分,色泽6.0分,甜度16.1分,柔嫩性8.2分,皮薄厚16.2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4.8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种子包衣、适时播种、隔离种植。2、一般每亩宜种3300~3500株,可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3、施足基肥,每亩施基肥1500~2000千克腐熟优质农家肥,播种时亩施三元复合肥(N、P、K≥45%)30千克,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每亩施放15~20千克尿素。4、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涝抗旱及病虫防治。5、一般吐丝授粉后21~22天收获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2、桂甜62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TL1706×GTL321。母本GTL1706是2014年利用甜玉米杂交种广甜1706F2群体做基础材料,经8代连续选优株自交选育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父本GTL321是用引进国外商业甜玉米品种T1801F2群体作基础材料,选优株经8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黄爱花 黄开健 莫润秀 翟瑞宁 邹成林 韦新兴 杨萌 韦慧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21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9天,秋季67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一叶鞘色为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匙形;成株21-22片叶,叶片宽,叶色浅绿,茎秆“之”字形程度中,苞位着落生在倒数第7-8叶,雄花一级分枝19-21条,分散上冲,主轴较明显,护颖绿色,护颖基部绿色,花药淡黄色,花粉量大,花丝为白色。株高232cm,穗位高83cm,穗长19.5cm,穗粗5.1cm,秃尖长1.6cm,穗行数12~18行,平均14.8行,行粒数39粒,百粒重36.8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空杆率7.2%,双穗率1.4%,保绿度90.8%,分蘖率1.7%。田间记载大斑病0-5级,平均2.2级;小斑病0-3级,平均1.5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0.0%,平均11.2%;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2.8%,平均0.3%;南方锈病1-3级,平均1.7级;瘤黑粉病发病率0-1%,平均0.7%;丝黑穗病发病率0-1%,平均0.7%;玉米螟1-5级,平均2.2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52.1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0.4%,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16.4千克/亩,比对照增产8.73%,增产点次80.0%。春秋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4.3千克/亩,比对照增产9.6%,增产点次81.8%。感观品质25.5分,气味、风味14.0分,色泽6.0分,甜度15.8分,柔嫩性8.0分,皮薄厚15.9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1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与其它玉米类型隔离400米以上的地块种植,或者时间隔离30天以上种植。2、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一般每亩宜种3000-3200株,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种植。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亩施1500-2000千克腐熟农家肥;苗期及时间苗定苗,早施4-5叶期施苗肥,亩施尿素8千克+钾肥10千克,或者复合肥20千克;7-8叶期施攻秆肥,亩施复合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大喇叭口期施攻苞肥,亩施复合肥25千克,并结合培土。5、注意防涝抗旱和病虫害防治。6、一般吐丝授粉后20-23天左右为适宜鲜穗采收期。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3、桂甜110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TL273×GTL270。母本GTL273是从泰国甜玉米单交种“SC7335”自交7代结合配合力测定,于2017年冬季育成的黄粒自交系;父本GTL270来源于“宜山怀远糯”开放授粉品种,连续自交分离第5代时进行配合力测定,选白粒甜玉米株系经3代自交和配合力跟踪,于2016年冬季育成的白粒自交系。

品种选育人:贺囡囡 韦桂旺 冯云敢 蒙云飞 韦爱娟 王玉浩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22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7天,秋季65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叶片绿色,第一叶鞘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到圆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为白色,成株茎“之”字型不明显,成株叶片淡绿色,叶缘无波状,有17-19片叶,果穗着生在倒数第6-7片叶上,雄花一级分枝数12-17条,花药绿色,花药颖片基部绿色,护颖绿色,稃尖绿色,花丝近白色,较长,雌雄协调,散粉吐丝同期。株高227cm,穗位高93cm,穗长18.3cm,穗粗5.3cm,秃尖长0.6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6.9行,行粒数37粒,百粒重36.2g,果穗筒型,籽粒黄、白双色。倒伏率1.7%,倒折率0.1%,空杆率1.2%,双穗率0.3%,保绿度89.9%,分蘖率7.4%。田间记载大斑病0-3级,平均1.5级;小斑病0-3级,平均1.5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2.2%,平均10.5%;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南方锈病1-3级,平均1.9级;瘤黑粉病发病率0-1%,平均0.7%;丝黑穗病发病率0-1%,平均0.7%;玉米螟1-3级,平均2.1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58.9千克/亩,比对照增产26.1%,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6.0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6.25%,增产点次80.0%。春秋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12.4千克/亩,比对照增产21.3%,增产点次90.9%。感观品质25.6分,气味、风味13.9分,色泽5.5分,甜度15.9分,柔嫩性7.9分,皮薄厚15.8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4.5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在气温恒定10度以上或土温12度以上和土壤湿度适宜的时期播种;采用棚膜育苗移栽的在春季可以适当提前播种,一年可育苗栽种3~4季。2、合理密植,及早定苗:亩种植2800-3500株,在4~6叶期及早定苗。3、科学施肥:重施基肥和穗肥,N,P,K均衡施用,基肥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追肥要结合除草中耕和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4、及时抗旱排涝:生长期遇上干旱,午后叶片翻卷至傍晚不能恢复,连续2天以上的应及早灌溉,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对产量影响大;对于雨水较多季节,特别是秋季苗期,要注意排涝。5、隔离种植、防治虫害、适时采收: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糯玉米直线隔离500米种植,或者播种时间间隔15天以上,防止花粉混杂降低鲜食玉米品质;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虫害,以免虫蛀降低鲜穗外观品质;一般吐丝授粉后18~22天收获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4、桂甜111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GTL90233×GTD004。母本GTL90233是从先甜90杂交种自交8代选育出来的黄粒自交系;父本GTD004是利用糯玉米杂交种美玉11号连续自交6代选育出来的二环系和利用美国甜玉米杂交种2014US连续自交5代选育出来的二环系组成选育群体,用DH技术育成的黄粒DH系。

品种选育人:韦桂旺 贺囡囡 冯云敢 蒙云飞 韦爱娟 王玉浩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18号

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0天,秋季67天。该品种株型平展,幼苗叶片绿色,第一叶鞘绿色,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到圆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为白色,成株茎“之”字型不明显,成株叶片淡绿色,叶缘无波状,有17-19片叶,果穗着生在倒数第6-7片叶上,雄花一级分枝数9-12条,花药绿色,花药颖片基部绿色,护颖绿色,稃尖绿色,花丝近白色,较长,雌雄协调,散粉吐丝同期。株高230cm,穗位高77cm,穗长19.0cm,穗粗5.2cm,秃尖长1.9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6.2行,行粒数37粒,百粒重35.3g,果穗筒型,籽粒黄色。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空杆率3.1%,双穗率0.2%,保绿度90.6%,分蘖率4.8%。田间记载大斑病0-3级,平均1.8级;小斑病0-3级,平均1.7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2.2%,平均11.9%;茎腐病(青枯病)发病率0%;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0%;南方锈病1-3级,平均1.7级;瘤黑粉病发病率0-1%,平均0.7%;丝黑穗病发病率0-1%,平均0.7%;玉米螟1-3级,平均1.9级。

产量与品质表现:2021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1.2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1.7%,增产点次83.3%;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86.4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9.35%,增产点次100%。春秋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73.8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5.5%,增产点次90.9%。感观品质24.8分,气味、风味14.1分,色泽5.9分,甜度16.2分,柔嫩性8.2分,皮薄厚16.0分,品质评价总分为85.1分,国标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在气温恒定10度以上或土温12度以上和土壤湿度适宜的时期播种;采用棚膜育苗移栽的在春季可以适当提前播种,一年可育苗栽种3~4季。2、合理密植,及早定苗:亩种植2800-3200株,在4~6叶期及早定苗。3、科学施肥:重施基肥和穗肥,N,P,K均衡施用,基肥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追肥要结合除草中耕和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4、及时抗旱排涝:生长期遇上干旱,午后叶片翻卷至傍晚不能恢复,连续2天以上的应及早灌溉,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对产量影响大;对于雨水较多季节,特别是秋季苗期,要注意排涝。5、隔离种植、防治虫害、适时采收: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糯玉米直线隔离500米种植,或者播种时间间隔15天以上,防止花粉混杂降低鲜食玉米品质;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虫害,以免虫蛀降低鲜穗外观品质;一般吐丝授粉后18~22天收获为宜。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25、桂单6212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D11042×Q934。母本D11042是利用杂交种农大108与引进系F06杂交经8代选育获得自选系D04-2为母本,以引进自交系CA375为父本杂交获得基础群体,混合授粉后,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多单株混粉自交,后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Q934是来自CIMMYT硬粒型杂交组合(Q09×Q34)F2群体,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利用系谱法经8代自交分离自选系Q93为母本,以引进系L2548为父本杂交获得基础群体,混合授粉后,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单株混粉自交,后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

品种选育人:谭华 邹成林 郑德波 蒋维萍 韦慧 黄爱花 韦新兴 翟瑞宁 黄开健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86号(青贮)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秋季平均98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后期叶片持绿期长,株型平展,幼苗叶片绿色,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缘波状弱,茎杆“之”字型程度极弱,雄穗中度下披,主轴不明显,花丝淡红色;雌雄花同步,果穗着生倒数第7片叶,穗苞叶为绿色,苞叶上无小叶着生,果穗粗大。株高265cm,穗高108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6.7cm,穗粗5.21cm,秃顶长0.6cm,穗行幅度14~18行,平均穗行数16.6,平均行粒数32粒,日产量4.56千克,出籽率83.6%,百粒重33.0克,单穗粒重132.8克。株型平展,青贮株高287.8cm。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0.41%,倒伏率5.3%,倒折率1.3%,双穗率0.4%,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1.6,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0.8%,倒伏率2.0%,倒折率5.3%,田间调查大斑病0-5级,平均2.0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9.7级,粒腐病0.9级,锈病1-3级,平均1.7级,青枯病0.7%。抗性鉴定结果: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中抗南方锈病,中抗轮枝镰孢穗腐病,感轮枝镰孢茎腐病。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95%、中性洗涤纤维(DNF)39.9%、酸性洗涤纤维(ADF)21.0%、淀粉39%。2021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6.84%、中性洗涤纤维(DNF)42.3%、酸性洗涤纤维(ADF)9.3%、淀粉47.5%。2020-2021年青贮品质测定平均值:粗蛋白7.40%、中性洗涤纤维(DNF)41.1%、酸性洗涤纤维(ADF)15.2%、淀粉43.3%。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玉米良种攻关联合体青贮玉米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763.66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11.04%,增产点次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511.97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73%,增产点次83%;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637.81千克,比对照增产7.89%,增产点次82%。2021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14.6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7.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39.2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2%,增产点次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26.9千克,比对照增产6.5%,增产点次90%。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春播宜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秋播宜在立秋前10天种植较适宜;2.提高播种质量:有条件机播深3—5cm,人工播种匀播种肥隔离,盖土均匀,保证水分,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若土壤肥力较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密植3300-3500株/亩为优;土壤肥力中等,以3300-35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以3000-3200株/亩为宜;4.及时田间管理:幼苗3叶前做好查苗补苗,3~4叶间苗,4~5叶定苗苗期要重视给瘦弱小苗施偏水肥或适施速效性氮肥;5.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10.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10-11片叶展开时重施攻苞肥,亩施尿素10.0-20.0千克+复合肥10.0-20.0千克,施肥后培土增可加抗倒能力;6.玉米抽雄前、后20天对水分敏感,保证供水分供应,及时收获。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茎腐病等病虫害。

 

 

26、桂单663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MS1212×PX498。母本MS1212是2012年利用孟山都公司试验杂交种11-DK1099作基础材料,混合授粉F2S0群体,选择优良单株连续自交8代而育成。PX498是1999年利用印度百德公司提供的试验杂交种99-B0263作母本与苏1161杂交的三交种为基础材料,再用系谱法连续自交6代而育成。

品种选育人:黄开健 黄爱花 莫润秀 韦新兴 翟瑞宁 邹成林 郑德波 谭华 韦慧 唐照磊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0011号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成熟期平均112天,秋播110天。株型平展,幼苗第一叶鞘色为浅紫色,第一叶尖端形状为圆匙形;成株19-20叶片,茎秆“之”字程度弱,苞位着落生在倒数第6-7叶,雄花一级分枝10-12条且弯度中等,主轴较明显,护颖及护颖基部均为绿色,花药淡紫色,花粉量大,花丝为粉红色。株高258cm,穗高110cm,果穗筒型,白轴, 籽粒橙黄色,硬粒型,穗长18.1cm,穗粗5.09cm,秃顶长2cm,穗行幅度14-20行,平均穗行数16.7,行粒数39粒 ,日产量4.81公斤,百粒重32.8克,出籽率82.3%,单穗粒重153克,空秆率0.7%,倒伏率0.0%,倒折率0.2%,倒伏倒折率之和0.2%,双穗率0.1%。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3级,纹枯病1级,粒腐病1.1级,细菌性茎腐病0.5%,锈病1~5级,平均2.1级,青枯病0.0%,丝黑穗病0.5%。两年抗病虫接种鉴定:感纹枯病、中抗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穗腐病、抗茎腐病。籽粒容重766g/L,粗蛋白9.13%,粗脂肪4.40%,粗淀粉74.22%。 区域试验春季倒伏率0.0%,倒折率0.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秋季倒伏率0.0%,倒折率0.4%,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4,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生产试验春季倒伏率0.7%,倒折率0.2%,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9,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0%;秋季倒伏率0.0%,倒折率0.0%,倒伏倒折率之和为0.0,倒伏倒折率之和≤8.0%的试点比例为100%。

产量与品质表现:2018年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60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8%,增产点次57.1%;秋季平均亩产504.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减产0.4%,增产点次71.4%;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32.1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0.8%,增产点次69.2%。2019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481.2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8%,增产点次71.4%;秋季平均亩产439.8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6%,增产点次71.4%。两季平均亩产460.5公斤,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2%,增产点次71.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播种时施足基肥,耙平耙碎,土壤湿润或淋水肥播种,确保一次性播种全苗。3、适宜种植密度为3200-3600株/亩。4、做好苗期管理,4~5叶定苗、间苗,结合除草施苗肥,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5、中后期管理重施攻苞肥,每亩施复合肥25公斤; 6、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草地贪夜蛾等害虫; 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大斑病等病害。7、注意抗旱排涝。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适宜机械化收获果穗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广西全区种植。

 

27、桂单0839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桂18111×桂39113。母本桂18111选自自建的由F06和桂兆18421为基础材料构建的基础群体(F06×桂兆18421),父本桂39113选自以桂39722、7239和CMS7239-1-1-1为基础材料构建的基础群体【(桂39722×7239)×CMS7239-1-1-1】。父母本均采用常规系谱法,经自交、选择、测交、鉴定等育种程序培育而成,父母本自交代数均超过8代。

品种选育人:文仁来 田树云 何雪银 廉明 苏月贵  何静丹 杨萌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88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4天,秋季生育期平均100天。幼苗长势上,后期青绿。株型平展,成株叶片数20-21叶。幼苗绿色;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为到匙形,叶缘绿色;成株期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雄花发达,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55.5cm,分枝数11条;雄穗主轴与分枝的夹角中偏小,花粉量大。花药饱满紫红色,颖片基部紫红色。花丝红紫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5-7叶,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ASI值1-2天。苞叶绿色、长度中偏长,苞叶包紧度较紧,果柄中偏长。株高321.8cm,穗高130.9cm;穗筒形,籽粒桔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19.9cm,穗粗4.6cm,秃顶长0.3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数15.4,行粒数39.6粒。2020年区域试验倒伏率4.4%,倒折率0.2%,倒伏、倒折率之和4.6%。空秆率0.81%。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3.7;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锈病1-5级,平均2.0级;青枯病0.0%。2021年生产试验倒伏率0.9%,倒折率3.6%,倒伏、倒折率之和4.5%。抗性鉴定结果: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39.7,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平均病级3.1,抗轮枝镰孢茎腐病、发病率9.5%。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测定:粗蛋白6.24%、中性洗涤纤维(NDF)53.8%、酸性洗涤纤维(ADF)27.9%、淀粉37.5%。2021年秋季青贮品质测定:粗蛋白7.28%、中性洗涤纤维(NDF)51.4%、酸性洗涤纤维(ADF)24.8%、淀粉38.7%。2020-2021年青贮品质测定平均值:粗蛋白6.76%、中性洗条纤维(NDF)51.4%、酸性洗涤纤维(ADF)26.4%、淀粉38.1%。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玉米良种攻关联合体青贮玉米试验资料,2020年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751.34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10.32%,参试点中增产点次为100.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90.07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2.24%,参试点中增产点次为50.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70.70千克,比对照增产6.28%,试验点次中增产点次为75.0%。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38.8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5.7%,增产点占比67%;秋季平均由生物产量为3195.9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0.7%,增产点占比6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17.4千克,比对照增产3.2%,增产点占比63.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0℃以上、秋季在立秋前,土壤湿度为60%左右时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播种后盖土要均匀,厚薄一致,以4-6cm为宜。若水分不足应先淋水再播,保证一次全苗。3.种植密度:一般3400-4000株/亩。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可适当种密一些(4000株/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密度以3600-3800株/亩为宜;土壤肥力低,肥水条件差,可适当种疏一些(以3400株/亩为宜)。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①种肥: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或复合肥7.5-10.0千克。②苗肥(3-4叶期):亩施腐熟粪水30-40担或尿素7.5-10.0千克+复合肥5.0-6.0千克+钾肥5.0-6.0千克。③苞肥(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0-25.0千克+复合肥7.0-10.0千克。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进行。6.注意抗旱、排涝;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止虫鼠危害;注意防治大斑病和南方锈病;大斑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喷施防治;南方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扩展。适时采收。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大斑病等病虫害。

 

 

 

28、桂单162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SP221×先21A。母本SP221是2005年秋选用先正达SP9504混和授粉后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建立选系基础群体,自交8代育成;父本先21A是2004年春选用先正达公司杂交玉米新组合04RC003328(含热带血缘较重)混和授粉后,挑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的二环系。

品种选育人: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覃永嫒 覃嘉明 黄凤玲 郑加兴 何静丹 韦绍丽 周步进 何懿 滕辉升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85号

特征特性:春播青贮生育期平均104天,秋季平均98天。幼苗长势强,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第一叶鞘深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形,第4展开叶片边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株高278.4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较好,轴色白色。区域试验春秋两季空秆率1.35%,双穗率0%,倒伏率3.2%,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3.2%。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病级指数9.7,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7%。生产试验春季两季倒伏率3.2%,倒折率0%,倒伏、倒折率之和3.2%。抗病虫接种鉴定: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感大斑病,感小斑病,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轮枝镰孢茎腐病。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测定:粗蛋白6.82%、中性洗涤纤维(DNF)49.8%、酸性洗涤纤维(ADF)26.4%、淀粉38.1%。2021年秋季青贮品质测定:粗蛋白7.30%、中性洗涤纤维(DNF)46.6%、酸性洗涤纤维(ADF)23.8%、淀粉42.0%。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玉米良种攻关联合体青贮玉米试验资料,2020年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191.64千克,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404.61千克,202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298.13千克。2021年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162.5千克,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193.7千克,2021年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3178.1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5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底肥占总施肥量30%,苗肥占20%、攻苞肥占50%。6、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期可用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抽雄穗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防治病害。7、乳线达到1/3-1/2时收获。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虫害。

 

 

29、桂亚558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SM2901×SP8212(参试名:桂单558)。母本SM2901是用PM群(主要含墨黄9号血缘)选系BCS11和印尼LoePopL4群体(具有热带与B73的血缘混合)选系KFI1001A杂交作为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自交选择育成的纯系;父本SP8212是选自合成群体PS群(主要含苏湾血缘)作基础材料,经连续8代自交选择育成的纯系。

品种选育人:时成俏 王兵伟 覃嘉明 郑加兴 覃永嫒 黄安霞 何静丹 韦绍丽 周步进 吴全满 吴全清 宋明贵 班兆丹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南宁市桂亚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87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秋季平均101天。幼苗长势较强,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尖端圆到匙,第4展开叶片边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波状较弱,茎“之”字型程度弱。株型平展,株高287.2cm。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1.74%,倒伏率1.9%,倒折率1.0%,双穗率0.1%,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5级,平均1.9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0.3,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锈病1-3级,平均1.2级,青枯病1.6%。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1.9%,倒伏率0.5%,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0-5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2.0级,纹枯病11.4级,粒腐病0.9级,锈病1-3级,平均1.3级,青枯病2.0%。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6.73%、中性洗涤纤维(DNF)43.6%、酸性洗涤纤维(ADF)24.3%、淀粉36.6%。2021年秋季青贮品质:粗蛋白7.8%、中性洗涤纤维(DNF)57.2%、酸性洗涤纤维(ADF)14.6%、淀粉34.2%。2020-2021年青贮品质测定平均值:粗蛋白7.27%、中性洗涤纤维(DNF)50.4%、酸性洗涤纤维(ADF)19.5%、淀粉35.4%。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玉米良种攻关联合体青贮玉米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59.78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6.59%,增产点次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72.40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24%,增产点次83%;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566.09千克,比对照增产6.91%,增产点次82%。2021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450.6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12.2%,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16.3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增产点次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33.5千克,比对照增产6.7%,增产点次9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2、提高播种质量,一次性播种全苗。3、种植密度:3200-3500株/亩。4、及时间苗定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5、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底肥占总施肥量30%,苗肥占20%、攻苞肥占50%。6、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喇叭期可用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抽雄穗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防治病害。7、乳线达到1/3-1/2时收获。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30、桂单671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Q901×D1107-2。母本Q901来自区外引进种质自交系临1,导入来自CIMMYT的CML190为抗锈供体,用临1回交2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锈、综合性状优良单株混粉自交,下一代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单株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D1107-2利用从迪卡008中选育的自选系D11与引进国内系CA375构建选系基础群体,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多单株混粉自交后,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品种选育人:谭华 邹成林 郑德波 蒋维萍 韦慧 黄爱花 韦新兴 翟瑞宁 黄开健 唐照磊 李石初 杜青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编号:桂审玉2022091号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左右,秋季平均99天左右。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叶片持绿期长,株型半紧凑,幼苗叶片绿色,茎杆“之”字型程度极弱,雄穗分散下披,主轴不明显,花丝淡红色,雌雄花天基本同步,果穗着生倒数第7片叶,穗苞叶为绿色,苞叶上无小叶着生,成株叶片数19-20叶,株高279.4cm,穗高109.1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9.6cm,穗粗5.1cm,秃顶长1.3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行粒数34粒,单穗粒重148.1克,日产量4.7千克,百粒重35.6克,出籽率77.3%。株型平展,株高284.4cm。2020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4.30%,倒伏率2.2%,倒折率0.2%,双穗率0.1%,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小斑病1-3级,纹枯病病级指数10.6,粒腐病1级,细菌性茎腐病0.1%,锈病1-3级,青枯病0.7%。2021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田间表现:空秆率4.0%,倒伏率0.5%,倒折率0.3%,田间调查大斑病0-5级,小斑病1-3级,纹枯病指数11.6%,粒腐病指数0.9%,锈病1-3级,青枯病0。2020年秋季青贮品质测定:粗蛋白6.27%、中性洗涤纤维(DNF)47.4%、酸性洗涤纤维(ADF)24.8%、淀粉43.3%。2021年秋季青贮品质测定:粗蛋白7.05%、中性洗涤纤维(DNF)42.6%、酸性洗涤纤维(ADF)9.4%、淀粉47.2%。2020-2021年青贮品质测定平均值:粗蛋白6.66%、中性洗涤纤维(DNF)45.0%、酸性洗涤纤维(ADF)17.1%、淀粉45.3%。

产量与品质表现:根据广西玉米良种攻关联合体青贮玉米试验资料,2020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4051.34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7.97%,增产点次80%;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409.82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减产0.07%,增产点次5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730.6千克,比对照增产3.95%,增产点次65%。2021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146.4千克,比相邻对照桂单162增产1.7%,增产点次67%;秋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313.2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3%,增产点次80%;春秋两季平均亩生物产量为3221.7千克,比对照增产3%,增产点次73%。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播种,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适播期,种植密度3300~4000株/亩,可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2、田间管理:3~4叶时笕苗,早施攻苗肥。5~6叶时定苗结合中耕锄草,待植株长至9—11叶,重施攻穗肥,促进雌穗幼穗分化和发育;在玉米各生育期要根据天情地情苗情来科学排灌;玉米主要病虫害,在整个生长时期应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和测报,备足针对性农药及时准确防治病虫害。3、适时收获,储藏。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广西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等病虫害。

 

32、桂甜612

作物种类:玉米

品种来源:ATL122×GTL990

品种选育人:黄开健 黄爱花 莫润秀 韦新兴 翟瑞宁 邹成林 郑德波 谭华 韦慧

品种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0541

特征特性: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统一试验,出苗至鲜穗采收81.0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2.0天。幼苗叶鞘绿,花丝绿色,花药绿,颖壳绿。株型半紧凑,株高234厘米,穗位高92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4-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鲜百粒重34.7克。经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南方锈病。经测定,鲜食甜玉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88.0分。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87.0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2.0天。幼苗叶鞘绿,花丝绿色,花药绿,颖壳绿。株型半紧凑,株高240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4-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鲜百粒重37.3克。经鉴定,高感丝黑穗病,感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经测定,鲜食甜玉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86.6分。

产量与品质表现:参加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鲜食组。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鲜果穗)1204千克,比对照增产11.5%;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鲜果穗)1302千克,比对照增产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果穗)1253千克,比对照增产10.2%。参加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组鲜食组。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鲜果穗)1098千克,比对照增产9.8%;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鲜果穗)1320千克,比对照增产8.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果穗)1209千克,比对照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东南区适宜播种期3月10日至4月23日,气温达到12℃即可,密度3500株/亩左右,与其他玉米品种屏障隔离400米以上,花期时间隔离不少于30天。做好配套栽培管理,注意防治相关病虫害。南方锈病高发区慎用。西南区适宜播种期3月16至5月2日,气温达到12℃即可播种,密度3500株/亩左右,与其他玉米品种屏障隔离400米以上,花期时间隔离不少于30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纹枯病。

适应范围: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的国家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南方锈病高发区慎用。适宜在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及云南省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西南鲜食甜玉米区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