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高效实用的绿色技术——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
  • 发布单位:植物保护研究所
  • 2022-06-22 09:51:08
  • 浏览(5641)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种和技术系列报道之十

简单高效实用的绿色技术——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

荔枝龙眼原产于中国,是我国南方的优势名贵水果。我国荔枝龙眼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等地。2021年全国荔枝龙眼总面积1243万亩,年产量481万吨。其中广西荔枝龙眼480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是广西果农增产增收和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经济作物。广西荔枝龙眼主要分布在热区,光温水条件优越,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复杂,病虫害种类多达200余种,其中荔枝蛀蒂虫对荔枝龙眼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最大。

迎难而上,突破瓶颈

荔枝蛀蒂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果实危害,造成大量“虫粪果”,一般产量损失30%~40%,严重年份高达60%~90%。过去防治荔枝蛀蒂虫主要依靠喷施化学农药,但由于其幼虫孵化后直接从卵壳底部蛀入果内,整个幼虫期均在果实内部为害,致使杀虫剂接触幼虫时间极短;蛹的表面也包裹一层茧状丝膜的保护层,杀虫剂无法接触到蛹,防治效果欠佳。为此,果农只能每隔5~7天持续喷施化学杀虫剂来杀死成虫和卵,每季施药次数5~10次不等,不仅增加成本投入,而且大量用药也会影响果品质量安全、污染环境。


荔枝蛀蒂虫各虫态

为了有效控制荔枝蛀蒂虫为害,提高荔枝龙眼的品质,廖世纯团队首创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并成功进行大面积应用。该技术利用荔枝蛀蒂虫极度畏光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夜间在果园挂灯达到驱避或干扰该虫行为的目的,是物理与生态防控有机融合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具有绿色、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其推广应用既可以有效解决防治荔枝蛀蒂虫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造成残留超标的问题,也为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逆向思维,柳暗花明

2013年,廖世纯研究员被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治岗位专家,从此走上探索荔枝蛀蒂虫绿色防控技术之路。经过深入调查,他认为广西荔枝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品种老化和荔枝蛀蒂虫为害严重两大难题,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市场竞争力不足,制约了荔枝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想打破这个瓶颈,打造优质绿色精品荔枝是唯一出路,除了换种优质品种外,通过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势在必行。为有效预测荔枝蛀蒂虫的发生规律,廖世纯起初尝试采用灯诱的方法捕获成虫,经过反复试验,却发现一头虫也没诱到。他又带领团队更换白光、红光、黄光、绿光、紫光等不同光谱进行反复试验,结果仍然一无所获。就在团队成员认为灯光诱捕根本行不通的时候,廖世纯却并不甘心,他说:“既然灯光诱不到虫,我们何不逆向思维,试试夜晚灯光对成虫会不会存在驱避行为?”于是,他开始饲养成虫开展室内试验,观察夜间光照对它正常行为的影响。


廖世纯研究员调查荔枝蛀蒂虫发生情况

果不其然,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正常情况下荔枝蛀蒂虫雌虫平均卵期12.33d,平均产卵量136.3粒/头。而夜间利用人工光照干扰后,雌虫的平均卵期缩短至0~3.33d,平均产卵量仅为0~0.47粒/头。其次,夜间光照对雌虫卵巢发育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产卵期明显缩短,产卵量显著降低甚至无法产卵繁殖后代,证明夜间光照可以抑制荔枝蛀蒂虫产卵繁殖后代。之后,团队又开展不同光照强度对雌虫产卵的影响研究,明确10 Lux以上的白光可有效抑制成虫产卵。

                                                                 

               荔枝蛀蒂虫雌虫正常卵巢及夜晚光照后异常卵巢

2015-2018年,廖世纯团队和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古雅良团队在钦州市浦北县开展田间小面积试验,发现凡是夜晚挂灯的果树蛀果率均为零,效果超出预期。小试牛刀,旗开得胜,但是大面积果园的防控效果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一鸣惊人,亮“荔”广西

2019年初,廖世纯着手组织开展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大面积试验示范,他认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示范点非常关键。如何找这个示范点呢?通过了解,他找到灵山县龙武农场附近一个15亩的三月红荔枝园,树龄近30年,树高5~7米,由于往年荔枝品质不好加上树冠太高,果园几乎失管,每年荔枝蛀蒂虫发生都非常严重,被附近果农称为“虫窝”,周边果园都深受其害却又无计可施。廖世纯现场考察后,发现该果园树冠太高根本无法施药防治,这个果园是检验这项新技术是否有效的绝佳之地。2019年4月9日晚开始亮灯,直至收获。即分别在每棵荔枝树东南西北各安装一盏20W的LDE白光灯,灯泡底部高度超出树冠顶部80~100cm,使灯光全面覆盖树冠表面且光照强度≥10 Lux,每晚开灯时间从19:00至次日6:00,期间不施用任何杀虫剂。2019年5月17日,经植保和水果专家现场查定,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示范区蛀果率为0(周边果农正常药剂防控区的虫果率为35%)。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效果好,操作简便、省工省钱、果农容易接受,是一项真正的物理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的果农也对该技术赞不绝口,啧啧称奇。

夜晚亮灯虽然有效控制了荔枝蛀蒂虫,但会不会引来其它害虫呢?团队研究发现,夜晚亮灯果园鳞翅目昆虫远远低于无灯果园的数量,鞘翅目昆虫相对较多,可通过在亮灯果园安装频振灯诱杀。由此证明,夜晚大面积亮灯不会吸引周围果园的鳞翅目昆虫前来为害,反而可能会抑制其它鳞翅目害虫为害。同时研究发现,夜晚亮灯果园的荔枝蛀蒂虫成虫只会静息在枝干处直至死亡,不会飞到周围未亮灯果园为害。这也解除了使用该技术果农的后顾之忧。

2019年5-6月,廖世纯团队联合灵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两个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示范基地(灵山县30亩桂味荔枝和钦州浦北10亩妃子笑荔枝),现场查定平均蛀虫果率仅为0.5%,远低于市场要求的5%。

2019年6月17-18日灵山荔枝节在灵山县召开,时任广西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东和广西水果指导站站长梁声记出席会议,明确指示要加大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果品质量。廖世纯在会上做了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的专题讲座,全区水果部门负责人及果农近200人参加该会议,并现场观摩灵山县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桂味荔枝基地。2019年8月9日,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发布《关于大力推广“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的通知》(桂果技字〔2019〕27号),要求每个荔枝、龙眼主产县(市、区)选取3-5个示范点,大力推广该技术。

2019-2022年该团队分别在浦北、灵山、桂平、北流及横县建立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示范基地10余个,包括三月红、妃子笑、桂味、无核荔等品种,试验面积达1000亩次,辐射推广面积2万亩次,新增利润3348.2万元,节支减耗1710.2万元,取得经济效益5058.4万元。该团队先后邀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东农科院植保所、四川农科院植保所等区内外专家进行12次现场查定,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对该虫的平均防效达98%以上。对于光驱避法防控蛀蒂虫技术,钦州市水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符兆欢深有感触地说:“荔枝蛀蒂虫是荔枝出口零容忍的一个虫害,如果荔枝出口一批果中检出一个虫果,整批果都被判定为不合格。过去没有好的办法,只是告诉果农每隔7~10天喷一次药,防控成本很高,而且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这几年广西农业科学院和钦州市农科所、灵山县农科所在钦州率先试验成功光驱避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检验,防控率可达100%,而且开灯后整个过程可以不打农药,防控的成本比较低,而且防控效果好,没有农药残留”。

 

                                                                  

         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示范基地现场

亮“荔”技术,遍地开花

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经济、节能、绿色、环保、健康,在不施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即可有效防控荔枝蛀蒂虫危害,是一项真正值得推广、且易于农民接受的新型实用技术。

光驱避法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是全球首次用光成功防控害虫的技术。该技术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目前已被广东、海南等地部分果农大面积应用。

植保所  王凤英供稿/廖仁昭供图  于永浩审核

责任编辑:薛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