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喜迎广西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篇
匠心逐梦七十载,实干兴所谱新篇
躬耕热土70载,良畴沃野谱新篇。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4年,地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西南边陲,毗邻越南,是广西农业科学院领导下的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澳洲坚果、甘蔗、茶叶、蛋黄果、乌榄、油梨、木薯等热带亚热带作物引种试种、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研究,以及农产品加工研究、技术服务、科普教育等工作。广西南亚所目前占地面积6582.93亩,拥有国家农业科学龙州观测实验站、农业部龙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等40余个科研推广平台,建有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收集保存有6700多份种质资源,是目前国内收集和保存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之一。
1954年,应国家发展橡胶的战略需要,广西南亚所的前身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龙州试验站正式成立;1970年,更名为广西军区生产师一团研究所;1974年,更名为广西橡胶研究所;2013年,正式更名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明确立足地方、面向东盟、服务产业的科研宗旨。2018年,从自治区农垦局划转自治区农科院管理,全所同向奋进。七十年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砥砺前行、拼搏奋斗,科研成果全面出彩,书写了兴边富民、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种业筑基:沃野藏珍耀千秋
——橡胶研究
自1954年成立伊始,便重点聚焦国家“橡胶北移”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员,义无反顾投身边疆农科事业,在物质贫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南疆躬耕科研,建成南疆第一代天然橡胶林。历经数十年,选育出“桂研73-165”“桂研74-1”等抗寒品系,参与的“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主持的“橡胶树抗性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繁育体系的研究”等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8项。
广西南亚所橡胶种质资源圃
——澳洲坚果研究
建成国内保存澳洲坚果种质最多的资源圃之一,选育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澳洲坚果新品种“桂热1号”、国内首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翠羽”,实现了我国澳洲坚果自主选育的零突破。其中“桂热1号”品种在全国种植占有率20%以上、在广西80%以上,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澳洲坚果品种之一。突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夯实我国澳洲坚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基础。研究成果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坚果主产区推广应用,面积突破100万亩,有效推动了澳洲坚果国产化。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0项。平台建设方面,主持、参与国家林业草原澳洲坚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多个省部级平台;是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坚果产业团长单位、广西坚果产业协会会长单位、中国炒货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澳洲坚果联盟副盟主单位、西南地区坚果国家创新联盟盟主单位以及云南澳洲坚果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澳洲坚果“桂热1号”
广西南亚所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圃
——茶叶研究
建设有第一批自治区级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茶树种质资源1400多份,选育出“桂热2号”“紫脉龙韵”等6个茶树新品种,其中“桂热2号”入选广西农业主导品种名录,“紫脉龙韵”是广西区内首个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种,新品种权保护申请数量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九名,新品种的选育加速了茶树良种普及,近年来向社会推广茶树良种茶苗2000万株以上。研发黄金龙红茶、一叶香绿茶等16个茶叶新产品,获得“中茶杯”“国饮杯”等全国性比赛奖项23次。突破茶树劈接套袋嫁接、花香型白茶红茶加工、名优茶开发与节能减排加工等关键技术,茶树劈接套袋换种技术入选2025年广西农业主推技术,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9项。培育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三江茶和龙州乌龙茶,为区域特色产业构建“地理名片”式的品牌壁垒,通过原产地认证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
广西南亚所茶树种质资源圃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
——热带优稀果树研究
建设有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2600多份种质资源,是目前国内收集和保存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之一。选育出蛋黄果“仙桃1号”、乌榄“桂榄1号”、油梨“紫金”“腾龙”、苹婆“南亚1号”、菠萝“桂香1号”、山黄皮“玉玲珑”等一批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新品种,其中蛋黄果“仙桃1号”和乌榄“桂榄1号”是国内首个自主选育的新品种,油梨“紫金”“腾龙”、山黄皮“玉玲珑”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新品种;构建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相关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3项。
蛋黄果“仙桃1号”
乌榄“桂榄1号”
菠萝“桂香1号”
油梨“紫金”
苹婆“南亚1号”
羊奶果
——特色经济作物研究
依托崇左“中国糖都”的区位优势及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保存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700多份,重点开展高产高糖高抗逆性甘蔗新品种选育,选育出“桂南蔗08212”“桂南亚08336”等新品种,选育基地被确定为国家和广西甘蔗区试点。创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无菌外植体制备、假植苗圃扩繁、自动喷雾育苗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5项。利用独特热区气候,收集保存薯类、凉粉草、桄榄、赤苍藤等地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1500余份,其中凉粉草、桄榔种质资源保有量位居国内首位;突破木薯杂交育种技术瓶颈,选育出“桂薯1289”“桂薯1505”等系列优质木薯新品种,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3项。
广西南亚所木薯种质资源圃
人才育成:林海葱茏蕴新章
广西南亚所现有在职职工1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8人,高级职称57人,研究生学历78人;设有8个科研中心,创建有“澳洲坚果研究团队”“茶叶加工研究团队”“优稀野生果树研究团队”等22个科研团队、2支产业科技先锋队;是第十七批自治区文明单位,曾获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技术能手、广西技术能手、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等一批优秀人才和专家。
2023年茶叶加工研究中心团队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2022年陈远权高级农艺师荣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科研发展:硕果累累映辉煌
建所以来,累计承担各级项目450多项,获得科技成果奖项136项,完成品种审定(登记)、认定或新品种授权等共41个,获授权专利354件,发布实施各类标准58项,发表科技论文690篇,编撰专著10本,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02项。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以来,先后签订成果转化173项,其中专利权转让26项、专利许可100项、技术服务41项、品种授权5项、技术咨询1项,转化合同金额超1500万元。获批国家农业科学龙州观测实验站、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科研平台;累计与100多个市县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在全区建立200多个科技示范基地,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有力支持广西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奋楫笃行:江河竞渡向未来
201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把广西农科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决策部署,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强化顶层设计,紧紧围绕“一流强院”建设“一核两翼五提升”行动目标,聚焦科技支撑热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伟大实践中乘风破浪,再建新功。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广西南亚所将乘新一轮学科体系构建之东风,蓄势扬帆。以澎湃之热情、昂扬之斗志,深耕农业科研沃土,续写壮丽新篇。值此广西农业科学院九十华诞之际,必将以更加卓越的成就,献上一份璀璨的时代答卷。
南亚所 余孟儒供稿/供图
一审一校:王文林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陆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