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学龙州观测实验站建成运行 打造区域农业科研创新高地
  • 发布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2025-08-13 11:11:26
  • 浏览(196)
  • 收藏
浏览字号:

2024年底,自国家农业科学龙州观测实验站建成并全面投入运行以来,其先进设施设备与科研能力已成为驱动广西崇左龙州县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同时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南亚所)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座占地2323亩、集种植资源观测、病虫害监测、土壤与农业环境监测于一体的现代化科研基地,正以其强大的创新引擎,驱动桂西南农业科研迈入新纪元,为区域乃至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擎动科研:创新能级的战略跃迁

国家农业科学龙州观测实验站斥资构建了强大的硬基石,其包含了:高标准设施,建成智慧玻璃温室1031.82平方米,配备自动灌溉、水肥一体化设施等精密设施,采购野外监测、实验室检测分析等一系列仪器设备69台(套、批),形成高价值田间及实验室固定资产群。数字化物联网平台和数据库,构建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持续获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墒情及作物生长、病虫害图像等高精度、连续性数据流。根本性改善了观测站的科研基础条件,为持续开展地区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土壤质量监测、农业环境观测、植物保护研究及种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硬件保障,显著提升了实验数据采集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同时为龙州县澳洲坚果、甘蔗等特色作物应用推广提供了精准种植示范。

同时,实验站建立有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包括人员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确保实验站的安全良好运转。建立有设备维护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玻璃大棚使用人员和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及安全意识。

观测实验站的建成,有望在未来推动数据驱动研究范式革新,如基于大数据构建的作物模型、和作物生长预测等创新性研究。

二、 核心发力:六大功能体系成果丰硕

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利用:重点监测薯类、甘蔗、茶树和优稀果树为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育种关键性状监测,实现对300份次以上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为种业创新提供核心支撑。实验站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对作物种质资源(特别是南亚热带特色作物)的精准鉴定与评价能力,有力支撑了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深度发掘与创新利用,为相关作物学科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依托实验站的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重点围绕地区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实现对该地区的病虫害的调查、观测监测和鉴定,实现每年观测参数数量27项以上,年获取并上传观测数据300个以上。为未来构成科学高效的评估和预警体系筑牢基础,为区域生态安全和植物保护构筑坚实屏障。

土壤监测研究与可持续利用:完善现有耕地质量保育长期定位观测点及观测体系,实现监测指标数量83项以上,年获取并上传观测数据6000个以上,大幅提升了农作物生态系统土壤监测与研究分析的效率和精度,为热带亚热带作物及经济作物土壤的健康评价、可持续利用管理以及生态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依据。

农业环境数据精准获取与分析:重点开展产地环境健康及危害因子监测,实现监测背景和必选指标16项以上,年获取并上传观测数据2000个以上。依托智能设备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农业环境基础数据的规模化、自动化获取,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制定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石。

组织培养献力种业安全:为了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与创新利用,实验站开展甘蔗、凉粉草、凤梨、红果参、甘薯、金线莲等种苗繁育工作,满足产业发展对种苗的需求。尤其是甘蔗种苗繁育方面,2024年实验室累计繁育甘蔗优良新品种种苗108万株,推动了糖料蔗品种的更新换代。此外实验站建立有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试管苗库,运行至今保存有4种作物,共150份种质资源。

人才与科技辐射:实验站定期举办田间培训和派出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科技培训54次,培训农技人员2157人次,发放科技书籍、技术资料557份,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问题23项,成为培养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的核心基地,加速了先进技术在边境县域的扩散应用。

三、 未来目标:增强示范引领与技术推广

国家农业科学龙州观测实验站致力于构建一个引领未来的综合性科研高地,不仅深度融合科研探索、技术示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广泛对外服务五大核心功能,更作为智慧农业技术的前沿阵地,展现出创新活力及广泛推广潜力。通过树立全区乃至全国智慧农业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通过持续展示其在精准农业管理、智能设备应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成果,激发行业内外对现代农业技术革新的热情与信心。此外,为进一步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与技术推广效能,龙州观测实验站将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技术培训与经验分享活动,汇聚国内外农业专家,共同探讨智慧农业的最新趋势,交流成功实践案例,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进程。

未来,观测实验站将结合长期定位监测结果,持续开展创新性试验研究、技术及模式集成与示范,促进区域种质资源、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方面的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实验站发展成为设备设施齐全先进、技术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共赢、产业支撑有力、服务能力强劲的区域一流、国内先进、世界有影响力的专业化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广西乃至南亚地区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家农业大数据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技术和决策支撑,推动区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乡村振兴。

4.广西南亚所农业科技园区大门工程_副本.jpg

南亚所  余孟儒供稿/供图

一审一校:徐健

二审二校:李晓羚

三审三校:王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