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客户端:科技智囊田间“出诊”,崇左江州区绘就乡村振兴丰收画卷
  • 发布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2025-08-25 15:54:46
  • 浏览(26)
  • 收藏
浏览字号: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通讯员:李晓羚

“有问题找特派员,准没错!”这是崇左市江州区农户们的共识。2025年上半年,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江州区服务团队伍化身“田秀才”“土专家”,带着技术、揣着方案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提供线上咨询或实地帮助,用科技“良方”让一个个产业旺起来,一户户农户富起来。

据悉,这支由50多名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按作物栽培、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领域“组队”,实行“分片包干、巡回指导”,每月至少4天的“田间门诊”雷打不动。从甘蔗地里的病虫害防治,到鱼塘边的水质调控,从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到果园里的嫁接技巧,哪里有需要,科技特派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a8347e554210acbc886877a68dd14656_副本.jpg

一企业负责人在介绍甘蔗脱毒健康种茎标准化加工生产线。李晓羚摄

在江州区的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们就像精准的“靶向药”,哪里是产业痛点,技术服务就聚焦哪里。

甘蔗是江州区的“当家产业”,特派员们针对幼苗期到分蘖期的生长特点,结合雨水多的气候,量身定制病虫害防治方案。在泛糖基地3200亩“数字农场”里,他们推广的“蔗事云商”平台,让1532户蔗农尝到了科技的甜头,3.2万亩蔗田实现智慧管理,倒伏率从35%降到8%,亩均增收实实在在。

濑湍镇的黑皮冬瓜曾受疫病、蓟马困扰,特派员们蹲在田里找原因、开药方,推广抗病品种和生物农药轮用技术,还教农户挂起诱虫板,预计能减少20%以上的病虫害损失。那隆镇的澳洲坚果种植户们也迎来了“及时雨”,3月的春耕技术培训上,特派员们从品种选育讲到保花保果,田间实操环节更是手把手教学,让农户们吃上“定心丸”。

98779854be1797abba34795359e368cd_副本.jpg

科技特派员正在解答农户的种植问题。李晓羚摄

驮卢镇的生态鱼塘里,65个渔业养殖陆基圆池整齐排列,33万尾加州鲈鱼苗在山泉水里茁壮成长;岑豆村的鳗鱼养殖基地藏在溶洞旁,智能化控温、智能饲喂系统让鳗鱼全年“不休假”,成了带动周边的富民产业链。养猪场里,特派员们指导的非洲猪瘟防控、益生菌养殖技术,让生猪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节节高。

如今的江州区,甘蔗更壮了,瓜果更甜了,鱼儿更肥了,农户的腰包更鼓了。科技特派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写下一个个“科技赋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动故事。

原文链接: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43954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