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深耕东盟土地 共拓绿色未来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7-01-22 11:15:50
  • 浏览(4182)
  • 收藏
浏览字号:

深耕东盟土地 共拓绿色未来

——记获得越南农业部奖章的两位广西农业专家

广西日报   2017-01-22          ■ 本报记者 杨 秋  

 

   

       本报记者 杨 秋

       2016年底,在越南河内市举行的越南农业大学成立60周年校庆庆典上,广西农业科学院吕荣华研究员从越方人员手中接过越南农业部颁发的两枚奖章及相关证书。

       为表彰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为越南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越南农业部授予4个国家的11位专家荣誉奖章。其中,中国有两位专家——广西农科院的李杨瑞教授和吕荣华研究员获此殊荣。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西农科院,听两位专家讲述广西农业专家与越南交流合作的故事。

   
       A 越桂农业科技合作的践行者

      上世纪90年代,广西农科院开始了与越南的合作。时任广西农科院院长的李杨瑞,正是桂越农业科技合作的践行者之一。

       1998年,中国科技部和越南科技环境部共同提出在越南建立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的设想,并交由毗邻越南的广西具体承办。时隔一年,包括李杨瑞在内的广西科技厅和广西农科院专家组成的中国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考察团一行,于19997月赴越南进行业务考察访问,为在越南建立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

       “河内是首都,离南宁近,生态条件与广西相似,有地理气候优势,更适应我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越示范试验,成功概率高。同时,河内第一农业大学(简称河内农大,后改称越南农业大学)是越南的最高农业学府,也是越南7所重点大学之一。经过对越南多个农业科研院校的考察比较,我们最终选择了与河内农大合作建立示范基地。李杨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1999729日,李杨瑞和越南河内第一农业大学原校长阮曰松,分别代表中方和越方在拟建示范基地备忘录上签字。此后,李杨瑞和广西其他农业科技工作者一起,不遗余力地推动广西与东盟的农业科技合作。李杨瑞主持了国家863专题、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专项等多个项目,他的足迹遍及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盟各国。

       如今,已近六旬的李杨瑞虽然已退居二线,但并没有闲着,仍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广西甘蔗种质创新与利用八桂学者、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甘蔗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职,仍然心系广西与东盟蔗糖业的合作和发展。而在广西投资的泰国蔗糖企业负责人等业界人士,也经常登门拜访,请他指点迷津。

       不仅如此,他还长期承担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八桂学者、博士生导师,李杨瑞培养了21名博士后、55名博士、80多名硕士,还多次为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培训班授课,多次应邀赴越南作学术讲座。去年,两位由他培养的越南农业博士从广西大学毕业,如今一位成为了越南一所高校的教师,另一位则担任了一个育种中心负责人。他们沿着李杨瑞的脚步,继续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的未来耕耘。

    
       B 越南大米出口有他的贡献

    
       越南农业的整体研究水平、科研实力不如我国。上世纪90年代,越南不少地区仍种植广西六七十年代培育成的水稻、玉米、蔬菜、瓜果品种。当时越南还是个大米进口国,杂交水稻种生产技术不够成熟,产量低,成本高,每年有七八成种子要从中国进口。

       吕荣华从事水稻育种工作,是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在越南的总负责人。2000年,他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带着我国优良的三系杂交水稻和瓜菜品种到了河内,边筹建基地边进行试验示范。

       他回忆,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与国内高新科技示范园相比,在资金投入和设施方面有相当的差距。总投入大概160万元,资金有限,条件艰苦。

       基地从一无所有到后来的频频结出硕果,广西农业科技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不懈努力。基地在筹建之初,不少地方杂草齐腰,走进去要小心翼翼地防蛇。在语言和衣食住行上,也存在不少困难。不少越南同行抱着看戏的态度,认为他们顶多待上两三年就要打道回府了。

       但吕荣华一待就是11年。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和同事顶着压力,凡事亲历亲为,卷起裤脚下田插秧,检查播种、育苗、施肥情况,同时深入越南各地农村考察农业发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该基地的许多品种试种获得了成功,在中国国内和越南的影响越来越大。广西农业的先进技术和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也获得了越南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与此同时,吕荣华在单位的支持下,攻读了越南农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结束学业,吕荣华回到广西农科院担任国际合作处副处长一职,开始频繁穿梭在中国与越南及东盟其他国家之间,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农业科技交流穿针引线。

       目前,广西农科院已在越南推广种植中国的水稻博优系列、特优系列、培杂系列等多个品种,极大丰富了越南大米品种,提高了越南大米产量。现在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出口大米中就有来自广西的品种。我们运用自己的科技力量帮助越南从当初的大米进口国一跃成为出口国。想到里面有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吕荣华深情地说。

    
       C 撒播更多的合作种子

    
       李杨瑞和吕荣华是广西对越南以及东盟各国农业科技交流中默默贡献的工作者们的缩影。

   
        “随着中国与东盟深入合作,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我们院每个月都有不少年轻工作者去越南或者东盟其他国家进行科研工作和交流活动。吕荣华说。

       虽然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于2006年结束了,但在广西与越南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基地维持了良好的运营,每年为越南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仍然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越南农业大学与广西农科院也保持了院校合作关系。2015年,通过越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在越南农业部登记了玉米品种HUA601。今年,该院将在越南农业大学建立联合防控实验室;与越南边境省份建立科技走廊。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农科院获得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的东盟国际合作项目共34项,其中与越南有关的项目20项。该院每年有30多批专家轮流到东盟执行合作项目,并在国内培训多批东盟学员,在国外培训300多人。

       该院不仅与越南农业大学、越南北江农业大学及越南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良好合作交流和从事项目合作、人员培训,还将合作模式推广到了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等其他东盟国家,为广西农业深耕东盟土地、与东盟各国共拓绿色未来,撒播着更多友谊与合作的种子

 
原文链接: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7-01/22/content_1356320.htm?winzoo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