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让良种穿越国界结硕果——广西农科院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纪实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5-07-01 10:31:35
  • 浏览(3661)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日报   2015-07-01          ■ 本报记者 杨 秋    

        编者按:

        近日,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先进技术需求最大的仍是农业和能源两方面,广西在这两方面与东盟的合作优势十分明显。

        近几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在与东盟国家合作和交流中有哪些亮点?广西农业科技人员在走向东盟国家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收获?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广西农业科技推出了哪些新举措?6月下旬,记者走访了广西农科院,采访了该院相关负责人及与越南、柬埔寨等合作项目的援外技术人员,听他们讲述与东盟科技合作背后的故事。

        肩负国家项目重任

        上世纪90年代起,广西农业科学院就迈出了与越南合作的步伐。2000年,吕荣华博士被广西农业科学院选派到越南,从事“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利用这个机会,吕荣华在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如今,负责东盟农业科技研究的吕荣华,几乎每个月都穿梭在东盟各国尤其是越南,与同事们一起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

        “在国外从事项目合作,与国内不一样。在国外做不好,别人说的就不只是我个人,而是说广西的技术不行,中国专家不好,那可影响大了。”吕荣华坦言,在越南负责项目的那段时间担子重,常常睡不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看书,或者打电话回国内请教专家。

        “有一次,越南太平省的一个农民拿了我们的品种回去种植,发现该品种表现极好,但由于记不清品种的名字,就包了一些种子,让在越南农大读书的学生专程找到我,详细了解情况。”吕荣华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参与的“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是中越两国政府间科技国际合作项目,也是我国在越南成功建立的首个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

        通过该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成功将我国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在越南进行示范推广,对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已成为我国研究越南及东盟各国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推介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重要平台之一。

        2009年至2012年,吕荣华还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我国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爆发与越南虫源的关系及可持续防控策略”在越南的实施,经过三年研究,掌握了中越两国褐飞虱、白背飞虱生物型的组成结构及我国广西与越南褐飞虱、白背飞虱生物型的变异动态和变异的趋势,明确了我国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爆发与越南虫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出了以异地测报为基础的“两迁”害虫抗性可持续治理的防控策略,为中越两国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提供依据。这两个项目在2007和2013年均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交流合作实现双赢

        “中越农业技术合作,提高了当地技术水平,提高了当地农作物产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也促进了双方的友谊。越南朋友很渴望与我们加强交流、学习。”2009年,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研究员黄江流,作为中越葡萄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来到了越南谅山省开展工作。当他谈起与越南农民的交流,深有感触。

        黄江流认为,越南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与越南合作,利用其资源开展育种研究。同时,越南也有一些农业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对于有些果树品种在石山地区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很有心得。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可以获得许多启迪,拓宽研究思路。

        据他介绍,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示范项目进入谅山之前,越南的有关研究认为,越南北方不能种植葡萄。实际上,由于技术不成熟,越南北部省份几乎难觅葡萄的身影。2008年,通过来桂考察学习,越南引进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的葡萄种植技术。现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在越南谅山建立了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点,2013-2014年平均亩产量均达到1000公斤以上,取得了令越南同行满意的效果。示范点也带动了谅山市梅培镇那庄村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该村农民在2013年种植的葡萄于去年结果,亩产达724.5公斤/亩,产值约17000元/亩,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由于成绩突出,黄江流与吕荣华一起,分别获得了越南谅山科技厅和越南河内农业大学颁发的三项奖励。

        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去年5月,由本报记者、广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参与的“海上新思路,东盟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柬埔寨篇,曾经走进由广西福沃德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承建的“中柬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基地”。该项目是中国农业部对柬埔寨的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合作支持的项目之一。“广西福沃德背后也有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高国庆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小秘密”。

        去年12月23日,到目前为止中国援柬的最大型农业项目“中柬农业促进中心”在金边正式签约。负责执行该项目的仍是广西福沃德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我们参与了其中大量的工作。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在我们水稻所接受了近一年的培训,才被派驻到柬埔寨。我们还轮番到柬埔寨参与技术指导。”谈到这些默默努力取得的成果,高国庆尤为自豪。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申报了一批科技项目。经过几年的时间,广西在柬埔寨筛选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来自我国、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广西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人员在柬埔寨进行了示范种植,并邀请当地的农民、企业实地了解种植情况。这些试种获得了成功,为柬埔寨提高稻米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柬埔寨的华商日报等当地媒体还进行了报道。

        “一带一路”布局未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吕荣华、黄江流、高国庆参与的这些跨国项目,都是广西农业科学院与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成果缩影。

        广西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和亮点在东盟。据悉,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主持或参加的省部级和地方与东盟相关课题达近百项。其中,近三年来,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承担科技部、自治区国际合作项目共十几项。

        此外,广西农业科学院先后与越南河内农业大学、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老挝农林研究院、菲律宾糖业研究所等东盟国家科研和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书。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员互访、培训及农作物如甘蔗、水稻、玉米、蔬菜等种质交流及栽培育种方面,为进一步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打下了基础。

        该院多次举办面向越南、菲律宾、缅甸、印尼等东盟国家的培训。每年,广西农业科学院与东盟各国都有科技人员交流和互派科技考察团。

        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何红表示,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将在几方面深化广西与东盟、中国与东盟的农业科技合作:

        ——拓宽合作渠道,争取重大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推进在甘蔗、水稻、玉米、木薯和其他热带亚热带农作物等重点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甘蔗糖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建设;

        ——继续积极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科研人员的能力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东盟国际合作队伍;建立培训中心每年为东盟培训相关人员,在东盟国家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农作物联合实验室。

        链接地址:http://www.gxrb.com.cn/html/2015-07/01/content_1147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