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头条):“废液”还田 “杀手”变宝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2-09-14 17:32:11
  • 浏览(3830)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日报   2012-03-22          ■ 本报记者 陈 江 本报通讯员 邓立国 陆建勋   

   糖厂酒精废液(即酒精发酵液),多年来一直是糖业循环经济里最难解决的一道环保难题。不过,这种曾被称作环境杀手的有害物质,如今却成为蔗农争抢的宝贝,糖厂节支增效的香饽饽。难题的破解,得益于科技的力量——

   一

   37日,上思县昌菱糖厂。正值榨季,厂内机器轰鸣,产生的废水源源不断地经过管道,排放到距离厂区几百米远的一个大池子。旁边一字排放着6辆被改造过的油罐车,正在开足马力抽取这些废水到车里,后边还有车排着队。负责管理的师傅告诉记者,拉车的都是附近的蔗农,开始就是给自己的地里用这些废液,后来形成了专业的队伍,服务附近的蔗农。最多时有200台车在这里日夜排队,场景十分壮观。抢不到废液的蔗农抱怨不已。

   离厂区几公里远的一片甘蔗地,是农场二队职工凌克尤承包的20亩蔗田。这天,凌克尤请了3辆车子来给自家的5亩地浇灌酒精废液。这5亩地刚下了新植蔗种,还没培土。油罐车的人到达后,拿着高压水枪,就朝蔗地喷淋。喷出的废水和着垄土,不一会就将新植的蔗种掩埋。

   凌克尤开心地告诉记者,蔗地喷了这些废水后,再盖上地膜,到5月以前都不怕地里缺水,土壤的肥力也很足,长出的蔗苗特别好。没有施废水前,一亩甘蔗地就产4-6吨蔗,现在多的能达10吨,少的也有7-8吨。以前5亩地人工培土得花半天,现在2小时就搞掂。

   拉车的一位师傅凌克兴说,自己在七队承包了80亩地种蔗。4年前,得知糖厂的废液特别好使,就买了辆改造过的油罐车。除了自己用,每年有3个月时间帮周围蔗农拉废液。每趟车能挣300元,刨去成本,一车也有100元。多的时候,每天能拉五六趟。

   说起酒精废液,昌菱公司副总经理蓝日星说,它曾经是困扰企业很长时间的一大难题。此前对它的处理,普遍采用三级氧化塘,远远就能闻到臭气;到榨季时容量往往不够用;而遇到雨季涨水,废水又溢出污染环境。企业为此每年都得缴纳一笔不菲的排污费。如今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企业排出的废水直接被蔗农拉到地里,厂里的臭气没了,企业也不需要为污染买单,节省了开支,每年还能从中赚取50万元的管理费。

   二

   从道理上说,酒精废液是酒精的发酵液,应该可以变为宝,但在实际应用上,却出现很多问题,常常发生死苗现象。很多人因此认定它有毒。

   酒精废液到底是宝还是毒?

   上世纪的1998年,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和他的科研团队从巴西经验里得到启发,明确了将酒精废液还田的科研方向。经过多年研究,科研人员首先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明确了酒精废液无毒、无重金属残留,且含有丰富的水、有机质和甘蔗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及微量元素等养分的结论;通过实验,再次证实了将酒精废液稀释后定量还田,可成为零污染的绿色肥料。这项被称作糖蜜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的项目研究,得到了自治区环保厅、科技厅的立项支持,此后又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与广西国有昌菱农场等多地合作,进行了持续多年的研究,科研人员获得了关键的技术路径和成果并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中国环保科学院等权威专家认为该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项目组先后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

   据李杨瑞介绍,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重点要注意几个环节,一是将发酵液原液适当稀释,控制在锤度6-8之间(宿根蔗锤度8-10之间);二是喷淋的量,一般亩喷淋量是6-8吨;三是可施放在宿根蔗或在新植蔗下种后施用,新植蔗的蔗种不能催芽。施后覆盖地膜。

   在广西农科院的组织下,糖蜜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开始大面积在广西农垦系统的糖厂蔗区及其他多个蔗区进行示范,并取得显著成绩。试验结果表明,施放糖蜜酒精发酵液比施用其他复合肥、有机肥亩增产1吨左右,甘蔗糖分也有所提高,可以完全取代化肥。自治区农业厅为此曾把应用甘蔗糖厂酒精发酵液列为广西糖料蔗生产重点推广的技术措施之一。

   从2006年起,昌菱农场每年应用该技术的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增产幅度达到13.4%-36.2%。甘蔗单产、甘蔗蔗糖分、吨糖耗蔗量、出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广西和国内最高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糖业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