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广西日报:“薯”里生金:从“撂荒地”到“破纪录”
  • 发布单位:玉米研究所
  • 2025-04-22 15:57:57
  • 浏览(678)
  • 收藏
浏览字号: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关妮纳

扯掉纵横交错的绿色藤蔓,松土翻地,紫红色的甘薯破土而出,横七竖八地“铺”在沙地上......近日,在北海市合浦县沙田镇淡水村,种植户何英伟承包的180亩甘薯地迎来了大丰收。

4135bb8a1cc7f2dfc3bcb09b1f9a53bd_wm603a.jpg

合浦县沙田镇淡水村种植户承包的180亩甘薯地迎来大丰收。广西农科院供图

当天,由合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伟程高级农艺师担任组长的专家组,现场对何英伟的甘薯地进行收获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量达2900公斤,比全国、全区和全县的平均单产分别提升1400公斤、2250公斤和2160公斤。

时间退回到一年前,眼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撂荒地。“这边靠海吃海,土地利用效益相对低,久而久之很多土地撂荒了。”土地撂荒让何英伟深感惋惜。

转变出现在大半年前。“专家们让我种甘薯试试。”抱着荒着不如试试的心态,何英伟种上了这180亩小花叶紫薯。何英伟口中的专家们,是广西农科院玉米所副所长、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慧峰研究员和广西农科院经作所所长、广西薯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严华兵研究员、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陈碧梅高级农艺师等。

“甘薯作为一种传统作物,具有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比较效益高等特点。淡水村的撂荒地地处沿海,土壤疏松,就非常适合种植鲜食甘薯。种植甘薯不仅能有效利用撂荒地,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收入,是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李慧峰告诉记者。

基地小甘薯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提供的甘薯健康种苗繁育技术、鲜食甘薯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甘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甘薯机械化生产技术“保驾护航”下,种出了满满的“科技范”。

何英伟这片甘薯地商品薯率达到80%以上,按目前2.6元/公斤的收购价格,每亩产值6000元,看着满地的甘薯,何英伟眉开眼笑道:“没想到,撂荒地还实现了甘薯亩产破纪录。”

“淡水村项目试点成功后,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全区薯类产业专家加大力度推动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薯类杂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贡献。”严华兵说。


原文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1454282337346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