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日报: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马蹄梦”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14-04-15 15:24:33
  • 浏览(3514)
  • 收藏
浏览字号:
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马蹄梦”(节选)
——记乐昌种植大户肖志平和桂源马蹄专业合作社
李陶猛/文

        核心提示

        3月6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播出《登广东之巅,行南岭以南》专题。专题中,乐昌北乡清甜爽口的马蹄和炮弹般硕大的香芋让人印象深刻。节目播出后,专题中的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肖志平更是成了乡里乡外的“明星人物”,向他讨教种植技术、致富路径的群众络绎不绝。

        早在《远方的家》关注肖志平以前,他就已经是乐昌北乡这块“马蹄之乡”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辞去教师工作毅然回乡创业,发明洗马蹄机、削马蹄机节省人工成本,开办培训班传授种植技术,建设冷库发展马蹄初加工,肖志平和他组建的桂源马蹄流通专业合作社在乐昌北乡这块希望的田野上不断播撒“马蹄梦”的种子,并结出硕果累累。

        近日,记者再度走进乐昌北乡,走进桂源马蹄流通专业合作社,探访小马蹄如何成就一个大产业。

        回乡创业 热血浇铸“马蹄梦”

        肖志平,1999年毕业于韶关学院政治历史教育系,毕业后曾在顺德大良中学做过两年老师。

        谈起回乡创业的决定,肖志平说,农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自己在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北乡镇又有马蹄这块“金字招牌”,回乡创业应该大有可为。

        肖志平的家乡北乡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土质和气候条件。这里秋冬季节日照光线强,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马蹄等农作物的生长。北乡马蹄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代替水果生食,亦可熟食,因具有个大、肉质脆嫩、清甜多汁、爽口无渣的特色而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乐昌北乡也因此收获了“马蹄之乡”的美誉。

        2003年,肖志平辞去了稳定的教书育人工作,毅然决然选择回乡创业。他承包了117亩土地,引入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种植马蹄、香芋等,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刚回到家乡,没有实际务农经验的肖志平只能小打小闹,马蹄、西瓜、香瓜、水稻都种一点。经验不足加上技术、资金的缺乏,使肖志平种出的农作物上不了台面,特别是马蹄,产量低,大果率低,品质也不好,惨淡经营,年年亏损。

        此时,文化优势在肖志平的创业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意识到北乡传统的马蹄种植技术是制约增产增收的主要瓶颈。于是,他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006年,肖志平开始了摸索历程。除了向有马蹄种植经验的农民请教外,他还到网上四处搜集有关资料。听说广西的马蹄种植得好,他便只身前往广西考察,吸取广西成功种植的经验,引进广西农科院的马蹄种植,将广西马蹄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培育。他每年都用10多种方法进行试验,一种方法用0.3-0.4亩地来种植,通过对比试验田,选取最佳方法。

        2008年,他新型的种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亩能收获马蹄5000斤,比以往多收了2000斤,而且马蹄个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无渣,肖志平终于在马蹄种植上尝到了甜头。

        专业合作 带动村民奔小康

        2009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如春风化雨,给北乡镇带来了发展良机。在北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北乡镇广大农户积极走专业合作化道路,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互助服务和带动发展能力。

        2010年12月,肖志平组建成立了乐昌市北乡桂源马蹄流通专业合作社,登记社员263人,其中贫困户216户,基地面积3500亩。

        过去,农户仅靠自己的力量,要搞好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小规模分散经营交易成本高、获取信息难、采用新技术不经济等弱点。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创品牌、建基地、搞加工、促销售,既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的潜力,又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互助合作,共同致富。

        成立桂源马蹄流通专业合作社,肖志平致力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合作社的日常管理。为充分发挥合作社互助合作的功能,肖志平充分发挥自己有文化、有技术、见识广的优势,在合作社组织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员提供马蹄种植技术知识、培训、咨询等系列服务,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手把手教会社员找销路、推产品,形成产销一体化服务,提高社员种植马蹄的积极性。

        从2010年6月至2011年不到2年时间,肖志平和他组建的桂源马蹄专业合作社在乐昌市农业局的技术支持下,通过试验示范,引进广西农科院“桂蹄一号”马蹄组培苗品种及栽培技术获得成功,现在全镇普及种植面积3800多亩,占北乡镇马蹄种植面积近三分之一。广西农科院的“桂蹄1号”马蹄组培苗新品种的引进,每亩的马蹄增产500公斤以上,大果率提高10%以上,亩增收达1500元。

        2013年,桂源马蹄流通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3450万元,纯利2242.8万元,户均纯收入达8.52万元,带动农户增收比其他农户增收高出22%。其中,肖志平自己也是种植大户,实现年纯收入达30万元以上。

        肖志平还积极参加各类、各级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并运用到实际种植过程中,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在这其间,肖志平最得意的就是他自主发明的洗马蹄机和削马蹄机。这两件宝贝的发明,实现了马蹄清洗和削皮项目上的机械化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合作社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关链接

        “桂蹄一号”马蹄组在培育生产上的特点

        ①种性纯:组培苗是利用马蹄生长点细胞培育出来,保持原有良种的特性。
        ②增产潜力大:马蹄亩产提高10%以上。
        ③大个率高:一、二级马蹄大果率提高6-10%,达到亩总产的70%以上,最高增产34.8%。
        ④抗病性能强:高抗秆枯病、茎腐病等。
        ⑤经济效益明显:种植马蹄的经济效益每亩净增值1000-2000元。
        
        刊登在《韶关日报》2014年3月14日A9版
        链接地址:http://szb.sgr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