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农业科学院乡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 发布单位:玉米研究所
  • 2022-11-17 09:35:27
  • 浏览(6107)
  • 收藏
浏览字号:

2022年11月16日10:4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鲜食玉米喜获丰收。.jpg

鲜食玉米喜获丰收。凌剑伊摄

一粒种子迸发大能量。进入初冬季节,正是鲜食玉米收获的时节。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来到横州市,指导鲜食玉米收获。“今年我家的玉米个头大,个个玉米棒子都是满顶。一亩地鲜食甜玉米产量达到2400多斤,现在田间地头价玉米都在1.5元/斤,而且还不愁卖!”看到广西科技特派员上门开展服务,家住横州市石塘镇木道村甜玉米基地的农户秦仕喜上眉梢,在他眼里,科技特派员既是“田秀才”“土专家”,又是“致富能手”。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邹成林是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在南宁,像邹成林这样的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他们走村入户,俯下身子,躬耕田野,用科技“牵手”农业,把致富的种子撒在了这片广袤沃土上,不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眼下,正是鲜食玉米的收获期,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邹成林、翟瑞宁前往横州市石塘镇潭宽村对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测产。“特派员,今年比较干旱,我担心玉米收成不好。”“特派员,你看我另一块玉米地出现了大斑病,会不会影响今年收成?”冬日暖阳下,横州市石塘镇潭宽村村民陈永佳正在自家玉米地里查看玉米长势情况,看到科技特派员来到田间地头,他立马放下手中的活,急切地问道。“别担心,这些都是在我们的可控范围,进一步测产之后才知道到底这个玉米新品种是不是适合继续扩大种植。”

“经过几年的试种,桂黑甜糯621、桂甜612两个品种表现不错,一是产量高,即便今年较为干旱,也能保证玉米结实饱满,二是品质好,食用品质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邹成林说,经初步测产,桂黑甜糯612达到2468斤/亩,桂甜612也达到2613斤/亩以上。“平时亩产有2000斤已经算是喜获丰收了,现在产量再次获得突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功秘诀就是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提高了种植密度,并根据玉米生长规律采用了科学施肥。”翟瑞宁道出了收获的“秘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一季收获。据介绍,横州市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种植甜玉米,自2019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横州市鲜食甜玉米面积迅速扩大,截至目前,鲜食玉米25.08万亩,产值8.6亿。横州市石塘镇潭宽村作为甜玉米产业主产区之一,虽然在甜玉米种植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在甜玉米全产业链上缺乏本土高质量品种、生产加工技术。

为此,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通过构建“党建+基地+种植户”的示范模式,利用玉米产业先锋队、玉米创新团队等项目,与潭宽村党支部联建,加强党建交流的同时,在示范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从一粒玉米种子到玉米鲜苞、玉米笋、玉米须、玉米秆全株收获利用,1亩地可以获得6000-8000元的产值,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王勇、凌剑伊)

原文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22/1116/c390645-4019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