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保春耕十大农业生产技术措施”----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 发布单位:院办公室
  • 2020-02-14 11:56:08
  • 浏览(18949)
  • 收藏
浏览字号:

       在安全防控新型冠状肺炎情况下,依据食用菌生产规律,食用菌生产主要抓好“早制种、早发菌,科学选种、合理分配劳动力,注重出菇管理,预防病虫害”等措施,主要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中高温、周期较短、抗逆性强的食用菌品种

       选择适宜广西栽培、中高温、周期较短、抗逆性强、正规的食用菌菌种。目前适于广西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主要包括,平菇类:高温型(黑侧五、夏灰1号、茶39等)、广温型(和平2号、黑平1号、春栽1号等)、木耳类(如台毛1号、云耳等)、灵芝类(如美国大灵芝、黑灵芝等)、其他品种可选银耳、大杯蕈、鸡腿菇、茶薪菇、猴头菇等。

       2、依据春季特点,加强食用菌场地消毒

       及时注意天气变化,保证培菌、出菇场地完好;适时增加控温、补湿设备,确保菌丝生长;及时保证场地清洁,使用酒精等专用药剂进行器械消毒,加强紫外线消毒,加大通风频率和时间。

       3、因地制宜利用本地化原材料、劳动力,适时育种培种

       栽培食用菌需及时储备育种原材料,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糖、石灰等,可选用部分本地原材料替代木屑等紧缺材料。选用优质适龄的一级种,扩繁栽培种,菌种培养的温度不高于28℃。应依据实际条件,增加或减少一级种的接种量。在灭菌彻底的情况下,保证接种成活率。培种,一般采用固定厂房,黑暗培养数天后,应及时翻堆,以防烧菌。培菌完成的菌包或菌瓶不可以在常温状态下放置超过15天,充分掌握好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4、依据品种特性,适时催蕾

       栽培种经转接,培养菌丝适合出菇后,依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及时选择合适的条件刺激食用菌产生原基,在保证原基成活率的前提下,依据厂房及设备合理摆放菌包或菌瓶,确保顺利出菇。

        5、科学出菇管理

        春季食用菌栽培常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出菇期需加强温光水气的合理调配,促进菌丝生长,做到菌丝正常、菇型正常、出菇均匀等。

        6、科学采收管理

       不同食用菌品种采用不同的采收管理,掌握最佳采收期,待食用菌约七八成成熟时,其菇型完好、口感最优; 注重采收技术,凡是带柄菇类,如香菇、蘑菇、草菇、姬松茸、竹荪等采收时,必须根据“采大留小”的原则采收,对胶质体的菌类如银耳、黑木耳、毛木耳、以及丛生状平菇、风尾菇等,采收时用利刀从基部整朵割下,注意保持朵形完整。另外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天气和适用的容器采收食用菌。

       7、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与一般农作物不同,其生育期短,菌丝抵抗力差,子实体不能直接喷施化肥农药,且食用菌菌丝与诸多杂菌或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目前还没有高效的杀菌或杀虫剂。因此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调环境控制和物理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另需注意的是,禁止使用任何农药;需化学药剂辅助防治时,一定注意选用有产品登记号的高效、低毒、低农药残留药剂,并做到适时适量使用。

        联系人:郎宁研究员  1387861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