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喜迎广西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人才篇
薪火传承九十载:深耕育才结硕果,铸就人才强院新格局
开篇:九秩风华,人才强院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引擎。作为广西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发展征程,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院发展的重要基石,持续打造一支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建院初期,于百业待兴、人才短缺中艰难奠基;到上世纪80年代,立稳制度根基,搭起人才管理框架的“四梁八柱”;再到2000年后,坚持招聘引进和自主培养硕士、博士人才,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加大对科技工作战略部署和投入,全院人才工作全面提速,为快速发展夯实根基,现已迈入以人才高质量发展助推“一流强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贯穿始终的人才强院战略,为广西农业科学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截止目前,全院现有职工2832人,其中在职在编职工1472人,专业技术人员1300人,高级职称776人,博士209人,硕士750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2人、国家农业部青年人才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3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7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9人、广西院士后备培养工程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9人、自治区特聘专家5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1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31人、广西终身教授1人。103位专家获得第一、二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认定,入选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74人。广西农业科学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已形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业科研领域“人才高地”,人才规模与质量优势显著。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构建人才优先发展“新格局”
(一)深化人才优先发展理念
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人才优先发展理念体现到全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体现到工作部署中。加强人才工作统筹,2018年院党组召开全院人才工作会议,院党组书记、院长邓国富作了题为《坚持人才发展优先 建设全国一流省级农科院》报告,全面总结我院人才工作,分析人才工作形势和挑战,并对新时期人才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制定出台《中共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实施的意见》《中共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广西农业科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办法》等人才工作意见和配套实施办法,保障对人才建设的投入,优先人才制度创新,形成院、所、团队三级共抓人才的发展机制。
(二)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机制
成立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人才工作专班,建立“一把手”管人才的责任落实机制,把开展人才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建立了院所两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和青年拔尖人才带培制度等。近年来,院党组先后制订加强人才工作意见、配套实施办法16项次,明确了人才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支持政策、激励约束措施、责任分工等,基本形成了具有农科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
转变人才引进理念,精准施策“聚贤才”
(一)面向海内外精准科学引才
始终秉持“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同步、与学科布局配套”的理念,紧跟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立足区域特色、院所实际、学科布局和发展需求聚贤揽才,注重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前瞻性布局,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精准引才”工作。分别于2018年、2021、2025年三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4名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专家担任科研所长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专家个人的传帮带作用,引入团队先进管理模式,开阔科研人员视野,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并培育出了一批科研成果。1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并于2024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农科院的海外引才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组织部、人社厅分别在人才项目和职称评价上开辟了绿色通道。
(二)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注重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引智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糖业科技协会、桂台农业技术交流协会等平台,通过学术交流、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每年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60余名硕士博士充实队伍,共计培养62名博士后。近五年来,累计引进国内知名院校优秀博士毕业生24名、硕士毕业生80名。
(三)以柔性机制汇智引才
大力实施柔性引才政策,先后聘请袁隆平、盖钧镒、谢华安、万建民、邹学校、钱前、李玉、喻景权、周卫等18位院士为指导院士,柔性引进国内外110位知名农业专家,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联合申报项目和成果奖,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大大提升了我院科技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学识广度。
强化人才选拔支持,厚植沃土“育英才”
(一)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出台《广西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五个一”行动计划实施办法》,着力加强四级人才培养,建立“院领导+学委会专家+所领导+院外专家”的青年拔尖人才“4+1”带培模式,分三批次选拔、扶持、培养93名青年拔尖人才。健全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保障重大人才项目实施,稳定投入资金资助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实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给予169个团队稳定资助,打造可持续性的聚智聚力科研小飞地、小平台。
(二)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从科研资助、定向送培、梯次培养、表彰激励、创新支持等方面落细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举措,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工作中挑大梁、当主角。积极推动科研人员“上派下挂”工作,对上对标上级部门“拜师学艺”,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对下推动年轻干部扎根一线,锤炼过硬本领。近年来,每年选派5—8名干部到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跟班学习,公派青年骨干出国留学4-6人,选派10-15名青年人才到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进修,选派7-8名年轻干部到我院定点帮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支持科研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能力。
(三)探索建立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机制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选派科研骨干到我院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实验,指导开展项目攻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推荐优秀博士、出站博士后到广西工作。同时,推荐青年科研人员到高校攻读博士、进博士后工作站、跟班学习、访学等。2020年,中组部率先在广西实施“西部之光”组团式访学项目,我院已有近30名博士和科技人员获得“西部之光”“八桂之光”访学项目支持。多元化的人才资源共享,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有力地促进了科研产出。
(四)推动优秀科研人才配备选拔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注重从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负责人中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知识层次高的科研人员进入领导干部队伍。目前我院20个内设科研机构,90%的党组织书记、所长均为科研行政“双肩挑”领导干部。同时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掌握一批实绩突出、职工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科研人员,灵活采取“先进后出”的方法补充年轻干部。每年开展2-3期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科研团队带头人培训班,同时选派10-15名科研人员参加高层次专家国情区情研修班等,接受系统理论与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搭台赋能“尽其才”
(一)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
2018年国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指导意见发布后,我院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自2020年起,自治区人社厅同意我院自主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根据科研人员不同创新活动类型分别制定差异化、分层分类的评价标准,积极为人才成长拓展通道,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逐年攀升。我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22、2024年获评“全区职称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25年,作为广西科技人才评价改革首批试点单位,我院以“破四唯”“立新标”推进科研评价改革,逐步探索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二)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聘用制度改革
深入推动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改革部署,争取用足用活相关改革政策。2011年7月完成首次全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科技人才岗位设置占比70%。坚持人才科技创新实绩的岗位聘用导向,2022年率先完成自主设岗试点改革工作,副高以上职称岗位比例由原来的43%提高到70.4%。不断修改完善专业技术岗位晋升制度规则,常态化开展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2011年7月以来,共有781人次聘用到副高职称以上岗位,其中46位专家获聘专技二级岗位研究员,不断激发广大科研人员探索创新、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三)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创新制定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科技奖励办法等,允许从成果转化净收入和技术服务净收入提取90—99%,用于奖励研发团队和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激励广大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落实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相关规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己或单位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推广,为科研人员的能力提升、职业发展、价值实现提供了多元成长空间。
聚焦服务提升,凝心聚力“留贤才”
(一)营造尊才爱才助才环境
广西农业科学院突出聚焦“建设全国一流强院”的发展目标和“服务区域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的重大使命,通过“带培+”“项目+”“平台+”等方式,以事业取人、靠事业留人、用事业成人,不断激发其实现价值、贡献社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打造极具农科特色的育才留才环境。通过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人才选育推荐活动,加大对人才事迹宣传力度,营造尊才、爱才、助才的氛围。
(二)提升优化人才服务
紧密围绕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保障、价值实现”的周期需求展开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包括建立医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多样化的配套保障制度,创造贴心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在职业规划、职称评定、科研支持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又体现了人文关怀,起到双重保障的作用。
成效凸显,人才工作“结硕果”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人才工作举措,全院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支撑农业科技创发挥火车头和主力军的作用更加“硬核”。
(一)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长,青年科技人才成为科研主力军,团队梯队建设更加合理。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作物遗传改良、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突破,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专利授权量和高质量论文发表量稳步增长。
(三)服务产业效能不断增强。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以推广应用,有效支撑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四)院所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科技人员的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显著增强。
结 语
九十年栉风沐雨,正是一代代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汗水为墨,将青春的论文写在八桂的田野山川,共同谱写了这首壮丽的农业科技奋进之歌,守护着广西乃至全国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新时代新征程,广西农业科学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服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一核两翼五提升”强院建设目标,继续以人才为基,以更高的站位、更长远的眼光、更创新的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成效,努力打造“全区农业科技人才战略高地”,为积极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农科智慧和农科力量。
人事处 黄曼璇供稿/关妮纳、薛臣艺、刘栩州供图
一审一校:刘忠
二审二校:薛臣艺
三审三校:陆炳强